高粱河車神 作品

第一百二十九章王佐之才

“不瞞兄長,正有此意。”

鄭善道開始打開天窗說亮話,李四郎也算是開始交一些底,半真半假。

畢竟跟這種明白人,你要是一點實話沒有,大家也沒法交談。

這位鄭世兄是李元徽想要在江淮搞屯田的關鍵人物,畢竟他是淮南太守。

而江淮一代,最適合搞屯田的地方就是淮南。而且這地方也是有歷史經驗的。

鄭善道沉吟片刻道:“淮南地區,或者說揚州、豫州之間的這片地,本就水網縱橫,土地肥沃,漢末魏吳於江淮對峙,司馬懿就提議在此處實行屯田,遂命尚書郎鄧艾在此地做先期調查。

鄧艾巡後上言,認為以前大軍出征,‘運兵過半,功費巨億。"若在淮北屯兵二萬,淮南屯兵三萬,‘什二分休"同時開運河漕渠,‘以增溉灌,通漕運。"經過計算,除去成本,每歲可儲備五百萬斛糧食,六七年就是三千萬斛,可供十萬之眾吃五年之久。"以此乘吳,無不克矣。"從當年開始開廣漕渠,經營淮南屯田,自此之後,每東南有事,大興軍眾,泛舟而下,達於江、淮,資食有儲而無水害。...四郎你想在此屯田,莫非是想效仿鄧艾舊事?”

李元徽聞言,連忙拍了拍手:“兄長博古通今,有經天緯地之才,小弟佩服,這杯酒敬兄長之博聞強記。”

說罷,李四舉杯飲罷。而後鄭重道:“江淮四戰之地,我據此本無異心,唯有保境安民而已,然此時流民四起,勞役過重,耕者為躲避勞役賦稅,土地都不要了舉家逃亡,民田賦稅過重,且有勞役,百姓勢必不願意耕種,只有充作軍屯,方能改觀。”

託老丈人的福,大燕現在各地包括淮南都有太多撂荒的地,合理利用起來當做軍屯肯定是沒問題的。

淮河北面自然是不能去種地,但淮南這麼大地方呢,完全夠用。

只是想要搞軍屯,沒有鄭善道的配合肯定是不行,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