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河車神 作品

第一百三十九章一人計短眾人計也不長

長史郭風和,參軍李青蓮、謝巽、張撫、曹策,校尉殷拱,鷹揚郎將陳瑱等人商議。

大堂上,眾人也是說法不一。

李青蓮主張要去,而且要傾巢而出,沿著潁河之上,然後停在潁川一帶,伺機而動,他的意思沒說明白,但李元徽聽明白了,如果是兩敗俱傷的局面,他帶兵去洛陽可能就摘到最大的果子。

火中取栗,董卓就是這麼幹的。

張撫和曹策建議差不多,可以命一將領領軍北上,伺機而動,不用帶太多兵力,去湊個熱鬧應付一下,算是交差。

殷拱比較悲觀,他的意見是擴軍備戰,以防突厥人南下。還提出要以壽春和鍾離為根本,沿著淮河打造塢堡烽燧,構成江淮防線。基本上是覺得慕容超打不過有突厥人幫助的慕容盞。

郭風和和陳瑱都沒提意見,李元徽也明白,這兩人並非是沒有建議,而是覺得不應該“謀於眾”。

果然,散去之後。

郭風和又再度請見,“將軍。”

“郭公有何可以教我?”

“請問將軍,有何志向?”

兩人對坐在議事正堂後面的書房之中,李元徽聽著郭風和這個問題,突然想笑。

“請問你的夢想是什麼?”

想了想之後,李元徽決定打個機鋒。

“我雖不才,欲信大義於天下。”

郭風和聽完李元徽這句話,端著茶杯的手抖了一下,茶水直接把手燙紅了,還灑在他的衣襟上,但他卻渾然不覺。

而是直目看著眼前的少年人,滿臉的不可置信。

“將軍不是說笑?”

李元徽卻輕笑道:“郭公以為呢?”

欲信大義於天下...郭風和當然知道這是蜀漢劉先主去隆中三顧茅廬時候,跟諸葛武侯說的話。

“漢室傾頹,女幹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

郭風和道:“將軍若有此心,郭某以為,將軍一定要率軍勤王,昔年諸侯討董,不思進取,只有魏武言‘舉義兵以誅暴亂,大眾已合,諸君何疑?",遂引兵向西,雖與滎陽敗於徐榮之手,卻得眾望。如今梁王倒行逆施,認賊作父,引外賊預家事,天下人皆以為恥,某以為將軍當效魏武,發兵潁陰,以伸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