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河車神 作品

第一百四十二章潼關路

在連續攻城三日之後,折損軍士、民夫兩千餘後,燕軍成功攻下金陡關。

隨後直驅潼關本關。東門城樓北臨黃河,面依麒麟山角,東有遠望溝天塹,是從東面進關的唯一大門,峻險異常,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進關時,沿著東門外陡坡道拾給而上,舉目仰望關樓和巍峨的麒麟山,恰如一隻眈眈雄視的猛虎,守衛著關中的東大門,以威嚴雄險著稱。

得益於叛軍的兵少,所以只能圍繞主關城進行防守,這讓燕軍在攻打的時候省去了很多的麻煩。

但就是這座主關城仍舊是讓燕軍付出了巨大的傷亡。

望著前赴後繼去攀城的燕軍精銳,觀戰臺上的大將軍婁居士面沉如水,心中卻是焦急萬分。

對燕軍來說,潼關這座關城被叛軍佔據之後的結果是非常致命的。

長安雖然是雄城,但孤立無援之下能堅持多久,是個問題。

一旦關中落在慕容盞之後,叛軍甚至可以跟洛陽的朝廷分庭抗禮。

“而等可有破城良策?”

婁居士依舊望著前方的潼關,看著燕軍將士通過雲梯攀城,不過因為地形,只能擠在那狹長的坡地上衝鋒,城上的叛軍用弓箭、滾石、擂木等投擲武器大量殺傷燕軍士卒。

殺聲、擂鼓聲、嘯叫聲、呼喊聲此起彼伏,不覺於耳。

身後站著的諸將之中,不乏沙場宿將,不乏智謀之士,更不乏勇猛善戰之輩,卻都不搭話,因為眼下這種正面攻城的戰鬥註定是要人命堆的。

沒有什麼可取巧的。

不然,潼關也不被稱為天險。

半晌之後,驍果軍虎賁郎將韋孝矩道:“大將軍,我大軍被阻擋在潼關之外,若無久戰絕難破關,崤函道地線無法讓大軍全部展開,以末將之見不如分一支精兵前往陝縣,北渡幷州,翻過中條山就是河東的安邑、解良,叛軍西入關中,所耗費糧草必定數量眾多,一定要通過河東轉運,只要斷了他們的糧道,叛軍雖有十萬眾卻難以維持,必自生亂。”

婁居士聞言未置可否,似乎在思索其中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