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河車神 作品

第一百五十七章難斷

不管江東是出兵豫章,還是跨江進攻江淮,都意味著一場大戰。

軍令立即發出,包括巢湖水師在內,以及還在各地徵召新兵的各營,全部往沿江方向集結。

江淮包括江東以及荊州地區的巨大輿圖懸掛在帥堂裡,中央還擺著一個巨大的沙盤。

李元徽召集了目前在合肥的將領,如虎威將軍劉玄機,護軍蕭釋之,鷹揚郎將陳瑱,別部司馬何貴,殷拱,周本,郭興,夏侯元弘,以及李青蓮、謝巽等幕僚合計十餘人,商議軍情。

眾人的判斷初期的一致,曹元靜的目的是豫章。

豫章郡的地理位置在大江上游,對下游的魏國造成的威脅比對岸的江淮還大。

而且李元徽早就讓廣陵一線,對兩處能夠大規模渡江的戰略要地進行了重點防禦,不說是固若金湯,但絕對能夠撐到援軍過去。

至於走濡須水進巢湖,攻合肥,這條線路是沒問題,但合肥是堅城,周邊又有水流掩護,想要圍城都困難,短時間不可能拿得下。

拖時間長了,豫章的水師若是沿江直下,都不用搞太多花樣,直接鑿沉兩艘大船就能短暫的封鎖濡須口,或者就專門盯著江東的運糧船隊。

就能讓江東大軍不上不下,卡在巢湖和濡須水很難受。

所以先取豫章對江東大魏來說,是最為合理的安排。

而且從江東魏軍的歷次作戰來看,出兵的戰略時機都把握的非常好。

曹元靜最早開始反燕是在朝廷二徵高句麗的時候,當時作為私鹽販子的曹天子也就沒想到自己居然還被官府徵召去遼東打仗。

那去遼東打高句麗的還能回來嘛?頭一次他們縣裡應募去了幾百個,一個都沒回來。

索性就直接反了。

曹元靜雖然反了,但卻只是帶著人劫掠一番之後,鑽入黃山和天目山一帶,積蓄實力。

直到楊巡造反,天下震動才出來搞事情。連續數次擊敗丹陽郡和吳郡的郡兵,聲望大漲。

不過面對徵南大將軍宇文譚的江東鎮戎軍,就是一觸即潰,望風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