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練琴佐老師 作品

第171章 如洪水般轟鳴的貝七!

 貝多芬,第七交響曲。

 一首沒有姓名的交響曲。

 但是相比較第三英雄交響曲,第五命運交響曲,第六田園交響曲,第九合唱交響曲而言,這一首作品的地位卻並不低,甚至可以算得上是貝多芬的一個復甦。

 1809年,貝多芬的老師,約瑟夫·海頓去世,拿破崙進攻維也納。

 侵略者的騷擾讓維也納當地的貨幣不斷貶值,而貝多芬也在這一段時間內變得格外窘迫。

 在這段時間內,貝多芬卻並沒有因為窘迫的生活讓音樂停滯,他在這段時間內寫下了《第二十六奏鳴曲告別,《致愛麗絲,《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等作品。

 然而1810年戰局平息,貝多芬的創作熱情也在這段時間內陷入了最為低潮的階段。

 愛人的離去,耳部疾病的折磨,朋友的離去或者去世。

 種種因素之下,在18101812年的這段時間內,貝多芬並沒有創作出幾部優秀的作品,只是寫了一些並不成功的作品出來餬口。

 在這最為低谷的時間內,貝多芬並不只是接受命運。

 正如同拳頭想要打出更大的力度,那麼就需要讓拳頭收回,蓄力。

 終於,在無數的痛苦之下,1812年,貝多芬終於復甦。

 他拋棄了凡俗對他思想的折磨與困擾,讓自己徹底投入音樂之中,感受音樂,思考音樂,試圖用音樂這種抽象的藝術去表達具體的形象。

 最終,這一首代表著最為瘋狂舞蹈的《第七交響曲面世人間。

 陳秋的手在空中砸下。

 一聲劇烈的轟鳴聲伴隨著樂團和絃的齊鳴而響起。

 然而下一秒的,這一股力量卻緩緩回收。

 隱藏在齊鳴之後那股優雅的雙簧管聲音從中凸顯而出。

 雙簧管首席的視線與陳秋接觸,臉頰不由得鼓起,將口中的氣息緩緩吐入簧片之中,帶來手中樂器的震顫,如同女舞者一般優雅且自然。

 fortepiano!突強後弱!

 陳秋手中的指揮棒劃過一道怪異的弧線,音樂的線條完全追隨著陳秋的指引,落在舞臺之上。

 一個乾淨利索的強音,以及一個溫柔婉轉的尾音。

 僅僅只是第一耳,便徹底抓住了眾人的神經。

 如此漂亮的音色,如此完美的表達。

 先聲奪人!

 陳秋的手再次抬起,隨後又是一次猛地下落。

 轟!

 音樂的聲音猛地轟鳴!

 這又是一次齊鳴的和絃。

 這一次音樂的和絃從主調來到了屬調之上,音樂之中的疏離以及歸屬的情緒逐漸增加。

 這一次,陳秋的視線轉向蘇玥。

 然而兩人之間的視線還沒有徹底接觸,蘇玥便拿起她手中的單簧管,輕輕吐動著氣息。

 低沉,深邃的聲音響起。

 給眾人如同酷暑之中猛嗦一口棒冰的酣暢感。

 果然,還得是蘇玥。

 陳秋滿意地笑了笑。

 他的手第三次抬起,這一次音樂重歸於主7和絃,不過這一次作為尾音的,則變成了圓號。

 隨後,便是大管。

 在大管的聲音之下,陳秋的手微微蜷縮,向著側方向拉扯而去。

 秦弦氣定神閒地與陳秋對視,拉動他手中的琴絃。

 音樂的情緒流淌,絃樂組那純粹的音色交融,在秦弦的統領之下,於陳秋的手下浮現。

 他們從大管的身後復現,將音樂主旋律的大棒接過,往前繼續走去。

 上行音階級級行進。

 音樂的情緒在一點一點地增加。

 陳秋手中的指揮棒向著遠處稍微一點。

 管樂眾人立刻拿起他們手中的樂器,在絃樂那邊得到終止之後,跟隨著絃樂的步伐,一同向上攀爬,往高處進攻!

 陳秋手中的力量在一點一點增加。

 他的動作幅度也在一點一點地增大。

 他的視線與樂團內眾人相互碰撞,然後不由得咧起,手臂猛地一個上拉。

 轟!

 管樂與絃樂的碰撞在此刻轟然齊鳴。

 如彗星與月球的相撞一般,炸出燦爛的音色火花。

 陳秋的動作大開大合,讓所有人的氣息跟隨著他的動作一起,猛地向上噴發。

 音樂之中的力量在陳秋的控制之下,達到了最為熱烈的地步。

 然而,這份熱烈卻並不是毫無休止,肆意發揮的熱烈。

 所有的音色在陳秋的控制之下,相互穿插,相互扶持。

 將其如同刺繡一般,繪出一個燦爛山河。

 這個開頭?

 這個音色的一層一層迭加?

 在場的眾人聽著耳邊的音樂,他們的大腦幾乎都要焚燒起來。

 這個是學生樂團所能夠做出來的力量?

 這個是學生樂團所能夠表達出來的音樂?

 這個層層堆迭的層次感,這個樂器之間相互交錯精緻美感?

 每一個細節的處理都表現的如此漂亮,如此純粹。

 這個,就是海城音樂學院的實力嗎?

 舞臺下眾人僅僅只是聽了一個開頭的音樂後,他們的眼睛就不由得為之睜大。

 海音的實力,略微有些嚇人。

 然而,在舞臺上的陳秋,對海音這樣的表現卻不以為意。

 他只是嘴角微微上揚地控制著樂團的前進。

 這樣才哪裡到哪裡呢?

 這個只是一個很簡單的開頭啊?

 這一首作品,他可是帶著樂團眾人摳細節摳了好久的。

 在第一天的時候,樂團裡的人就基本上已經可以開始合奏,不會出現特別多的問題,他們彼此之間也能很輕鬆地讓音樂正常走下去,甚至能出現一些簡單的小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