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練琴佐老師 作品

第198章 餘塗《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第198章 餘塗·《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伴隨著餘塗的出場,央中音樂學院的眾人也全部都來到了他們的位置上坐下。

 隨著雙簧管吹響標準音,陳秋這個時候才有空拿過別人手中的演出表,看向這一次央中音樂學院他們所準備演出的曲目。

 樂團:央中音樂學院學生交響樂團

 指揮:餘塗

 首席:鹿安

 演奏曲目:《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理查·施特勞斯,op30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陳秋看到央中音樂學院演出的曲目不由得一愣,隨後看向身邊的秦弦。

 秦弦這個時候也同樣抬起頭看向陳秋,兩人的視線交錯。

 他們同時看見對方目光中的錯愕。

 這一首作品是之前秦弦在陳秋他家和聲交響樂團的首席會議上提出來的。

 當時樂團內眾人在《圖畫展覽會以及《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兩首作品之間進行抉擇。

 最終眾人經過思考,選擇了一首《圖畫展覽會,並沒有選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當時他們選擇圖畫展覽會的原因是因為黃歆將最為關鍵的一票投給了它,因此圖畫展覽會才成為陳秋等人當時的選擇。

 這兩首作品相比較而言,其實都非常的抽象。

 圖畫展覽會是用音樂來描繪一場展覽會之中所看到的繪畫。

 而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則是用音樂來描繪文字。

 聽上去似乎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更有故事性一點,似乎也更能理解,偏向於敘事曲的樣子。

 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取材於尼采所寫的同名作品——《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是其後期作品之中最為重要的一部作品。

 尼采說這是“一部為所有的人和不為任何人寫的書”。

 書名中的“查拉圖斯特拉”則是公元前六百年左右,古代波斯祆教的先知、創始人,其希臘名字過去在中國書籍中曾中譯為“瑣羅亞斯德”、“蘇魯支”、“左羅阿託”等名字。

 這位古代哲人首先提出“超人”的觀念,並非內褲外穿的那位超人,而是人類的典範。

 其認為人在經歷道德、基督教信仰幻滅的虛無主義後,應該將心境轉向一種“積極、正面的虛無主義”,使自己得以面對心中的價值意義,並且依此意義創建人生。

 尼采認為自己找到了一種徹底戰勝虛無主義的方法,即“超人”。

 能達到此境界的人,就是偉大的“超人”。

 尼采受此觀念影響寫成的散文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出版後,對西方思想影響相當大,其後在政治、宗教、藝術和音樂等領域出現不少分支。

 作為一首散文詩,其本身就是偏向於抽象的,而音樂想要將這種抽象給表達出來,就需要將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情感的表達之上。

 因此,這一首《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並沒有採用任何劇情的表述,而是試圖用兩個完全對立的調性之間相互的轉化和對立,來賦予音樂更多的表達張力。

 簡單來說……

 這就是一首非常吃指揮功力的作品。

 這一首作品如果想要演奏好,指揮的能力是一整場音樂會之中最為重要的一點。

 其次便是指揮和樂團之間的合作。

 學生樂團他們有這個實力能夠演奏出這樣的作品出來嗎?

 如果是自己的和聲交響樂團,陳秋感覺雖然可以,但是也有些困難。

 畢竟原作本身太過於抽象了。

 抽象的音樂加上抽象的文字,兩者結合在一起想要理解,就更為困難了一些。

 因此,陳秋看著正在舞臺上調整著樂團聲音的餘塗,身體不由得坐正了一些。

 他很好奇,餘塗究竟會如何詮釋這一首作品。

 在他的視線之下,餘塗將手中的指揮棒拿起,略微地進行揮動。

 音樂的聲音在他周圍響起。

 在他的面前,則是央中音樂學院學生樂團的完全體。

 一支四管交響樂團。

 除了絃樂以及木管樂器之外,還配有六支圓號,四支小號,三支長號,兩支大號,兩臺豎琴以及一臺管風琴。

 是的,他們還專門配了一位來演奏管風琴的學生,來演奏這一首作品。

 雙簧管的標準音響起,音樂廳內音樂轟鳴,並且逐漸歸於一致。

 在整齊的和聲之下,音樂聲逐漸消散。

 掌聲響起。

 他們的校音已經完成。

 接下來,就是音樂的正式演奏了。

 餘塗的身體略微前驅。

 他手掌與手中的指揮棒的貼合,緩緩下沉。

 就在下沉了大約五六釐米後,他手中的指揮棒在此刻如同被引力勾引一般,不由得回彈向上。

 但是,這樣的演奏並沒有給予特別多的力量。

 他就是那麼平靜地將手中的指揮棒抬起片刻後,又一次輕輕的落下。

 舞臺上沒有任何的聲音。

 因為此時此刻,音樂還沒有開始。

 現在是餘塗所給予樂團眾人的預備小節。

 以及給臺下眾人的安靜時間。

 他在提示眾人接下來他們應該如何演奏,以及告訴觀眾,現在應該安靜了。

 音樂廳內一片寂靜。

 所有人的視線都停留在餘塗的身上,等待著音樂的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