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練琴佐老師 作品

第225章 樂團內的靈光


在確認完和聲交響樂團所需要演奏的樂曲後,整個樂團就開始進入了工作狀態。

陳秋帶著樂團裡的一些人去圖書館裡面開始打印樂譜,將每個人的分譜給打印出來,準備給樂團裡的人準備上。

絃樂組的秦弦等人,他們開始在樂譜上繪製弓法,確定每一個小節他們所需要演奏出來的方式應當如何。

艾鼓等人則是在給自己的樂譜製作蒙太奇,確保他們能在換氣的時候將樂譜翻面。

再然後便是其他的首席。

所有人都在忙碌著。

時間並不多,去掉兩首他們之前曾經練過的樂譜外,他們還需要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將剩下的兩首樂譜給啃下來。

雖然回頭等去了東瀛,他們還有一點點的時間可以再多排練幾次,甚至可以讓東瀛那邊的頂級指揮家幫他們看看,看看有沒有什麼可以修改的地方,幫他們更好地進行提升。

但是這一切的基礎都是建立在樂團眾人將這一首作品給完成的基礎上。

你一首作品演奏的半半拉拉的,回頭就算去給人家大師指導,人家也指導不出什麼東西來。

這也就是為什麼和聲交響樂團眾人那麼著急的原因。

不僅僅是和聲交響樂團。

在從京城那邊飛過來的央中音樂學院也同樣如此。

他們來到海城這邊後,成功和海城音樂學院的領導進行了交涉。

原本在學校內給學生樂團一團的排練場所,現在因為一團和二團合併成和聲交響樂團,徹底空了出來,因此便直接給了央中音樂學院的眾人去使用。

而因為時間已經來到了暑假,大一的新生還沒有入學,大四的那群老狗基本上都走的差不多,學校那邊還專門騰出來一些琴房給兩支樂團的人使用。

雖然兩支樂團基本上很少碰面,只有在學校裡閒逛的時候可能會見上幾面,可不知不覺中,和聲交響樂團與央中音樂學院學生交響樂團的火花也越擦越大。

雙方都和瘋了一般地不停地練習,打聽著對方的排練進度,然後爭取讓自己家樂團徹底超過對面。

和聲交響樂團的眾人是為了守衛自己九校聯賽第一的尊嚴。

而央中音樂學院的眾人,則是想要證明自己,證明他們的實力並不弱。

一時間,雙方的良性競爭幾乎點燃了整個海城音樂學院。

你練習三小時?那麼我就練習五小時。

你排練一整天?那麼我就夜裡都不回宿舍,直接睡在琴房。

看誰熬得過誰。

誰都不希望丟自己學校的臉。

誰都希望能夠壓住對面樂團一頭。

這樣的情緒在兩支樂團之間升騰。

雖然說他們在後續的演出中是絕對不構成任何的威脅的,因為兩支華國樂團必然被分配到兩個完全不同的場地和時間點上去演奏,但是他們對此毫不在意。

他們只想要壓制住對面。

證明自己學校,樂團,以及專業的優秀。

對於樂團眾人這種情緒的升騰,陳秋以及李天都沒有在這個地方進行過多的干涉。

他們兩人只是按部就班地讓樂團進行排練,調整著樂團之間的一些細節,然後偶爾開幾次研討會,對雙方目前出現的問題進行交流,然後雙方回去進行調整。

陳秋不得不承認,李天不愧是餘塗口中的那位,曾經央中音樂學院的王牌指揮。

他對於音樂有自己獨到的想法以及理解。

他的每一次提問,都十分具有建設性。

很明顯,他能在聽到和聲交響樂團的第一耳,就能大致理解和聲交響樂團的詮釋邏輯,並且找到問題的關鍵。

他在聽到和聲交響樂團的排練後,說的第一句話,便是……

“你對樂團的控制太深了,雖然這樣不錯,能很漂亮地表達出你所想要的感覺,但是總感覺有些太過於僵硬了,每個人的靈氣都被攥在你的手裡,無法釋放。”

找到問題的關鍵不是李天的全部,他在找到問題後,都能用自己之前帶樂團的經驗給陳秋參考。

即便很多他的經驗都不是那麼的適合陳秋,可偶爾還是有一些值得采用的閃光點的。

比如說讓樂團自動駕駛試試看,然後找到對應的感覺,再去指揮。

雖然說自動駕駛這件事很扯淡,但是讓樂團釋放自我這句話,倒是激起了陳秋的想法。

不過相比較陳秋所受到的啟發,李天他在和陳秋討論時候所感覺到的震撼感要更大一些。

他知道陳秋很強。

畢竟陳秋說到底都是九校聯賽的冠軍,徹底擊潰他央中音樂學院的頂級指揮,實力再怎麼說也不會太弱。

可是他完全沒有想到陳秋居然這麼強?

陳秋的耳朵簡直就像是自動分析機一樣,僅僅只是聽他們演奏的錄音,就能聽出很多很多細節處理上的問題。

這個還不是他所聽的那種大方向的問題。

陳秋是先找到大方向的問題後,然後將這個地方給拆解下來,將每一位演出者所演出的內容給拆分,找到其中出現問題的關鍵。

就如同手術刀一般,將音樂徹底解剖。

不管陳秋找到的問題或者提出的建議如何,就單純陳秋這個耳朵還有分析能力。

李天是真的佩服。

他找不到任何一個人的耳朵能夠比陳秋的耳朵還要靈敏的。

就陳秋這個耳朵,他甚至感覺自己的老師餘塗都不一定能有陳秋這樣的實力。

這特麼是人耳?

你確定這個不是什麼人形Ai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