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練琴佐老師 作品

第二百三十一章 讓東瀛響起和聲的共鳴

秦弦起床後沒多久,陳秋便帶著他,以及和聲交響樂團的眾人來到了他們今天所要進行演奏的場所。

東京藝術大學奏樂廳。

奏樂廳,也就是音樂廳在東瀛那邊的漢字寫法。

在奏樂廳那邊,桐朋音樂學院交響樂團以及延世大學音樂學院交響樂團的人已經在那邊進行等待,開始進行排練。

這是一次三家音樂學院共同組成的一場音樂會。

因此,排練並不僅僅只是他們自己一個人排練好即可,同樣還需要對後續出場的樂團進行排練,看看如何以最快速的方式上場下場,簡單利索且不拖泥帶水。

在確認完上場的方式後,便是各個學院開始適應場所的時候。

他們需要在這個舞臺上,尋找一個適合自己演奏的感覺。

這個感覺除了他們平常的訓練之外,更多的則是看指揮家他的指揮水平如何。

他需要最快找到樂團在這個音樂廳內最合適的演奏方法,速度越快越好。

畢竟給每一個樂團排練的時間都是固定的。

你用了一個多小時去找準最合適的演奏方法,剩下一個多小時你用來排練,進行最後的磨合。

和用10分鐘找準最合適的演奏方法,用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來排練磨合,所達成的效果也完全不一樣。

因此,在演出前最後的排練過程中,指揮的作用被放大到最大。

一名好的指揮,給樂團眾人的信心也是完全不同。

只不過

因為這一次來的樂團是東亞三國最強的學生樂團。

即便陳秋帶著樂團找感覺的速度是最快的,只用了78分鐘,便徹底掌控了這個音樂廳,知曉了這個音樂廳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去演奏。

可是其他的兩所學校指揮相比較陳秋的差距卻並沒有大到離譜的程度。

桐朋音樂學院的指揮用了8分鐘多一點,將近9分鐘的樣子,至於延世大學,也在10分鐘之內完成了這項工作。

因此,眾人相互看著彼此的目光,都顯得有些沉重。

就僅僅只是賽前的排練,就足以看出各位指揮之間的差距並不大。

其他兩所學校的指揮看著陳秋的表情甚至都有一些不太對勁。

桐朋音樂大學的指揮和李天王海那樣,是一位社會上的指揮,在東瀛這邊的總排名還算靠前,甚至在世界上都有一個不錯的排名,大概能排到一百來名的樣子。

而延世大學的指揮也同樣如此,他的排名比桐朋大學的要稍微低一點,將近兩百名的樣子。

他們一開始還感覺陳秋可能是這一場比賽中的軟柿子。

畢竟作為學生,說到底還是要嫩上太多太多。

可是在看到陳秋排練的時候,他們對於陳秋的輕視已經徹底消散,隨之而來的便是沉重。

陳秋的指揮,很強。

不說比他們強多少,畢竟他們也作為他們國內有名的指揮,肯定不會承認一個毛頭小子比自己還強。

但是他們絕對會承認,陳秋的實力強,強的超過他們想象。

他們之間的演奏,絕對會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演奏。

即便賽前的演奏大家更多是走一遍過場。

可就這樣一次,僅僅只是走過場,適應音樂廳,確認自己演奏的細節的演奏,可這也能看出陳秋不同凡響的指揮實力來。

甚至你完全可以這麼說。

就只要陳秋站在那邊,整個樂團的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

而陳秋所率領的和聲交響樂團,他們的風格更是如此。

樂團裡的那位小提琴首席,他對於絃樂的掌控甚至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你能感覺到他和指揮完美地契合在一起。

指揮所下達的每一個命令,他都能很好地將其傳達給樂團內的其他人。

那個個子有點矮矮的,不過很符合東瀛人審美,超可愛的低音提琴的女生,很難想象一個小個子女生居然能將低音提琴演奏的這麼漂亮。

就這個低音提琴,加上她身邊的那位大號,兩個人一個絃樂一個管樂,直接將低音聲部的氣氛給串聯了起來。

很厲害。

其中最為有趣的,大概是在打擊樂組的那位組長了吧?

雖然不知道為何他好像有點暈暈乎乎的,就好像宿醉還沒有醒過來一樣,可是他的手卻穩的離譜。

在場的所有指揮都曾經指揮過波萊羅舞曲。

他們從來沒有見到能將十幾分鍾漸強做的這麼平穩,這麼順滑的人。

簡直就像是電腦裡的滑動變阻器一樣。

就在不知不覺中,音樂就變強了這麼多。

“真的是,這支樂團就感覺真的像是波萊羅舞曲那樣,每一支樂器都有自己的特色啊!”

桐朋音樂大學的指揮,站在後臺,聽著舞臺上正在排練的陳秋,不由得對著身邊延世大學的指揮開口道。

延世大學的指揮聽到後則是笑了起來,搖頭道。

“強歸強,可是這樣的曲子還是不太適合這種大型的音樂會,如果作為最後的結束曲,或者返場曲,可能會好很多。”

“是啊,真不知道真正演出的時候,他們能帶著彼此,能給我們呈現出一個什麼樣的演奏。”

桐朋音樂大學的指揮不由得感慨道。

但是如果僅僅只是正常的,在兩個樂團中間的作品,這一首作品就會顯得太過於平淡了一些,會很影響那些評委老師的判斷的。

特別是在這一次的交流沒有打分情況下。

基本上就是誰給各個評委,指揮大師,樂團經理印象深刻,誰就能獲得今年最終的年度最佳。

而在第一天,這個最重要的一天,陳秋帶著他手下的和聲交響樂團選擇這樣的作品。

他們不知道應該說是大膽呢,還是應該說他小看了其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