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柒 作品

第二十三章 北魏舊事

“是……”何峰定定的看了主上片刻,點了點頭,帶著信箋離去。

陳星辰坐在無名書院的臺階上自言自語“陳老師,我最後還是辜負了你的期許……這無名書院,從今天之後,便將不復存在了……我這一生,最對不起的人,始終是你……”

時光流轉,陳星辰感慨,自己歷經了數十年苟且之後,還是逃不開命運的安排。

陳星辰本名元式,是文帝元寶炬的第九子,早些年在元寶炬尚未與宇文泰合作建立西魏前,他就被梨娘帶出了宮。

元式的母親是一名宮女,也是梨孃的好姐妹,當年因為元寶炬醉酒犯糊塗才有了他,由於出生低微,又與元寶炬無感情基礎,為此他母親長年不受元寶炬待見,直到他長到5歲之時,母親病逝,才懇請梨娘帶他出宮,遠離是非。

梨娘深知姐妹的用意,在打理完宮中的關係之後,便安排了一出,元式因母亡而夭的龜息身殞戲碼,也得虧元寶炬對元式母子並無情感,為此,僅僅是走了個過場,命人草草處理,梨娘這才能在事後,偷樑換柱把元式帶了出去。

出宮之後,元式與梨娘相依為命數年,長到十幾歲的時候,梨娘也因病去世,於是他只能輾轉街頭,以乞討為生,可幸運的是,在不就之後,元式又遇見了他人生裡的另一個貴人。

那個人叫陳星辰,是一名教書先生,他見著元式雖年少,卻有幾許聰慧,便不忍他流落,以養子的名義,將其帶回了無名書院悉心教養。

那時朝局混亂,帝王更迭也不過三兩年的事,元式在陳星辰的教養之下,也算是平安的長大了,可時移世易,一部分北魏的朝臣還是尋著線索找到了他的蹤跡,並的打著撥亂反正的旗號,企圖讓元式再登大寶,元式思量再三,決定將身世吐露給陳星辰,詢問其看法,可陳星辰說的話,卻與眾人截然不同,他說,人生在世,不必奢求無妄,隨性隨情,安度此生,才是大智慧。

於是元式想起自己坎坷的身世經歷,決心與朝堂劃清界限。

可北魏的朝臣卻以陳星辰為北周臣民,誤導主上為由,將其軟禁在無名書院,以挾持元式就範,元式百般無奈之下,只好答應北魏朝臣的請求,可偏偏這個時候,無名書院因小童的過失,起了一場大火,而陳星辰被關在屋內,來不及自救,便身故書院。

為此,元式也是懊悔不已,更是不想再參與權力之爭,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也不能失信於北魏朝臣,只能任由他們打著他北魏皇子的旗號,與北周北齊抗衡。

但與當時的北周北齊相比,他們畢竟實力懸殊太多,多年之後,這一干北魏朝臣,便因著戰亂相繼殞命,僅留下不足百餘人的後輩,留在元式身旁,企圖東山再起。

後生小輩們都是北魏朝臣的遺孤,元式不願見大家為了虛名,枉顧性命,便與北周宇文邕談判,帶領大家隱居山中;同時為了感念陳星辰對他的養育之情,元式就村中建立起無名書院,並將自己隱姓埋名,以陳星辰的名義,繼續生活下去。

而宇文邕之所以會答應元式的請求,也不是因為心存憐憫,而是因為他有著吞併北齊的雄心,所以留著元式,終歸是能派得上用場,現如今宇文邕業已洞悉北齊亂局,便派人來尋元式,就是已經下定決心要出征了。

元式在回顧完自己的一生之後,便掏出了火摺子,點燃了書院的帆布簾腳,坐在堂中,閉上眼睛,等待自己的結局“陳先生,當年幸得你照拂,我才能活到此年歲,可你也因為我,早早的命隕,是我虧欠了你,本以為我逃到這山中,不問世事,就能完成你教書育人的心願,將這無名書院延續下去,可如今身處亂局,我只能將其再次付之一炬了。”

亂世之中,戰火紛飛,無論是百姓還是皇子,同樣都難以安生,狼煙四起,不知道又會有多少人前仆後繼,也不知何時,才能結束這動盪,還眾生一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