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花貓 作品

第32章:素描畫像

紫檀道,“譚師傅的畫一幅可抵京州一處私宅……即使未冠名,也價值數兩黃金。你小子別想著去偷要畫作吧?”

李旭不屑道,“那你也太看不起咱這個小李師傅了吧。好了,別鬧了。帶帶路唄。”

紫檀道,“你又不是找不到畫屋。”

“我意思是您幫忙引薦引薦唄。”

話雖這樣說,紫檀早已挪步向畫屋走去,李旭也緊隨其後。其實紫檀對李旭還是很有興趣,他已經在不經意間,想出這麼好玩的棋,現在又自告奮勇想去展示自己畫技。難道這個李家來的小少爺真有其他更奇特的畫術展示?說不定不止畫技,其他地方也有稀奇的想法呢。

來到畫屋,果然和棋屋配置類似,只是這裡的四張桌前擺放的是以畫為主的文房四寶。四周牆壁掛滿了畫作,只是奇怪的這些畫作基本上都只畫了一半。

李旭自小學畫,對這種水墨畫也接觸過一段時間,畢竟在自己世界這可是稱為國畫。他也看得出,雖然畫作只是半成品,這的確是高人所創。自己也看到過張大千、齊白石、徐悲鴻的真跡,和此人作畫水平相比,絕不是低了一個檔次。若是成品,這每一幅都堪稱人間極品,絕世無雙之作。恐怕這些半成品最主要的還是怕有外人闖入被偷盜吧。

桌上擺放的都是宣紙,這種紙很有意思,居然能在這裡看到。

唐朝天寶年間,在全國各地運到京城長安的進貢之物中,宣城郡船中有“紙、筆”等作為貢品出現在宮中。

而宋元時期,曹氏一支輾轉遷徙到安徽涇縣小嶺後,開始了全面系統地以青檀皮為原料製作“宣紙”的歷程。除了皇室,也只有達官貴人方可使用。

直到明朝宣德年間由皇室監製的“宣紙”加工紙的出現。民間才開始廣泛流傳於使用。這都是距今約六百年曆史。

所以在這個時代,這個背景下居然能看到宣紙,李旭著實感到不可思議。不過一想,這裡的母親也有五十來歲,老媽問世也有四十餘載,能在這四十年時間裡她把宣紙技術帶來也不是不可能,所以這譚苞河只有四十二歲,就算他三歲能持筆作畫,這時間也對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