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堂 作品

第264章 只要東西好,自然有人學

    戶部的胥吏需要通過考核,各個作坊鋪子的賬房也都對算學有要求,李寬有信心讓觀獅山書院成為全天下的算學中心。

    “王爺,說到這個算學等級考核,屬下倒是想到了一件事情。”王玄策在一邊補充道:“這王府旗下的作坊是越來越多了,裡面的工匠多達幾萬人。這人一多,每個人的工錢怎麼定,怎麼在最短的時間內瞭解一個工匠的水平,怎麼給這些工匠提供一個上升的空間,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確實如此,你有什麼想法?”

    李寬聽王玄策這麼一說,倒也覺得楚王府現在對匠人的管理太過於散亂了,缺少必要的統一制度。

    “屬下在想,這算學可以搞算學等級考核,那麼這些工匠是不是也可以搞出一個等級劃分出來?”

    王玄策的話讓李寬眼前一亮,這個完全可以有啊。

    當初共和國就是搞出了一級工、二級工……一直到神話般的八級工,為基礎工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雖然到了新世紀,這一套的劃分方法不見得適用了,但是對於這個時候的大唐來說,完全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並且,李寬想到前世自己的工資等級,其實也都是分成七八個大級,每個級裡面再分成若干個小級,讓員工總是能夠不斷的有向上的希望。

    這一套體制,哪怕是後世的鵝廠和某寶,也都是在使用的。

    “完全可以啊!玄策,你組織各個作坊的掌櫃,具體商量商量這個等級要怎麼確定,既能夠最大程度的區分出匠人的水平,又能給予他們充分的激勵,讓他們有不斷自我提高的想法。”

    李寬最重視,也是最希望看到的是自己的各個作坊裡面,匠人們能夠有創新精神,能夠有自我提升的行動。

    要不然,總是依靠自己的金手指,遲早也有江郎才盡的時候啊。

    再說了,自己並不是萬能的,在很多具體的工藝上面,大唐的匠人們就比自己要強很多。

    就比如玻璃作坊的陳大力,他對玻璃製作的瞭解,絕對是超過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