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風輕 作品

第152章 五臺山(1)

    0151、五臺山(1)

    五臺山,又名清涼山,位於山西五臺縣臺東北部,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稱為‘金五臺’。又因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又稱‘五臺山’。五臺山傳說為文殊菩薩的道場。

    由於時間充裕,吳世琮三人在山西遊歷了一番,一個月後,終於來到了五臺山。

    在《大方廣佛華嚴經》中記載:‘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佛說文殊師利寶藏陀尼經》中說:‘倘時,世尊復告金剛密跡主言,我滅度後,於南贍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震那,其國中有山,我曰五頂,文殊師利童子游行居住,為諸眾生於中說法’。

    中國,古稱‘震那國’,五臺山即在印度的東北方,上述二經提到的‘清涼山’、‘五頂山’恰好於五臺山五巒巍然、氣候清涼的特徵與經文描述相符,佛教徒即把五臺山定為文殊菩薩道場。

    佛教傳入五臺山,普遍的說法是始於東漢。相傳漢明帝時,天竺高僧攝摩騰、竺法蘭來到五臺山(當時叫清涼山),發現此地有釋迦牟尼佛所遺足跡,這座山的山勢和印度的靈鷲山(釋迦牟尼佛修行處)相似,並且文殊菩薩有在此顯現,故二人決定在此建寺。寺院落成後,命名為靈鷲寺,又因漢明帝信佛,加‘大孚’兩字。

    至北齊時,五臺山寺廟猛增到二百餘座;隨文帝時,又於五個臺頂各建一寺;唐代,全山寺院多達三百多座、所,有僧侶三千餘人,名僧輩出。

    明末、大清朝前期,都對五臺山各廟宇進行重修、擴建,才有了今天的恢宏壯觀。

    吳世琮三人,在雲南時也曾經看過大理寺的壯觀,以及西雙版納藏傳佛教寺院的金碧輝煌。可是,五臺山三百多座寺廟,青廟及黃廟交錯成景,卻是他們第一次見到。

    青廟,即漢傳佛教,也是漢族僧侶居住的地方;而黃廟,即蒙傳藏傳佛教。青廟與黃廟相互比鄰,共同發展,這在四大佛教名山中是獨有現象。

    與一般的遊客不同,吳世琮三人當然有他們自己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