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風輕 作品

第298章 一首隱詩

    0295、一首隱詩

    遊了一峰又一峰,七十二峰到祝融

    祝融峰峰幾千秋,山自春風水自流

    遠觀東南山千界,近聽西北八百洲

    萬里長江飄玉帶、一輪明月滾金球

    祝融美景觀不盡,天心有幸再來遊

    ——

    帶著酒興,吳世琮把這樣一首詩慢慢地吟唱出來。

    這首詩雖不算高雅華麗,幾處提示,卻暗示了此詩為登臨南嶽衡山所作,也暗示了吳三桂曾經稱帝為王、坐鎮江山的‘天心——天子之心’。

    此詩,吳世琮隱隱記得:

    平西王吳三桂雲南起兵,一路打到衡州,已有稱帝之心。在稱帝之前,其帶領重臣親眷等,登臨南嶽衡山祭天,以求上天護佑。

    看著初春萬物復甦的衡山,千峰聳立、萬流飛川,即將登臨‘王位’的平西王也有了詩意。在君臣親眷的簇擁歡呼中,行伍出身的平西王也動了詩意,面帶微笑,輕輕吟出了此詩。

    一時意氣風華,真有一派帝王之相。

    當然,作詩,本就不是行伍出生的平西王的強項。吟完之後,大家也就付之一笑,沒把這事廣為流傳。當時,也就隨身的一此近臣親眷知道此事。

    吳世琮,作為鎮守一方的‘重臣’,同時也是親眷,參與了這次祭祀活動,也親耳聽到了即將成為‘皇帝’的平西王吳三桂吟誦此詩。此詩,雖不外傳,但,畢竟為‘皇帝’所作,大臣親信們肯定會牢記於心,並抄錄手稿,作永久收藏。

    吳世琮,當時也抄錄了下來,時時吟誦,所以至今記得。

    今天,陶潛提到大周昭武皇帝留下什麼,他想了很久,終於想起此事。

    陶潛作為半個文臣,聽過吳世琮的吟誦。這詩,雖欠文采,但帝王之心,卻在詩中顯現出來。於是問道:

    “此詩真為大周昭武皇帝所作?”

    “確實,這事,豈能有假。”

    陶潛想了想,默默點頭:

    “此詩,知之人有多少?”

    “應該沒多少,當時昭武皇帝身邊一些近臣親眷所知,昭武皇帝諭下,不外傳,故知之甚少。”

    “好,好,此再好不過了。”

    當然,這事,如果吳世琮不說出來,在坐的所有人,包括吳畏吳懼等,都不可能知道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