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蜉 作品

第756章 刻薄寡恩

    聽到董越的話,劉協終於明白了這一歷史懸案。歷史上記載,董卓性殘忍不仁,遂以嚴刑協眾,睚眥之隙必扳,人不自保。初進洛陽時,見城中富足,貴族府第連綿,家家殷實,財帛無數,便縱兵收牢。殺人放火,奸**女,劫掠物資,以至雞犬不寧,怨聲載道。

    如此看來,這是史官故意編撰誣衊董卓的。至少劉協這幾天沒有得到涼州軍殺人放火奸**女的消息。至於劫掠物資,其實就是指幫助皇帝尋回皇宮失竊之物。

    不過想來也好理解,歷史是文人寫的,文人是士族的一部分,勢必站在士族的立場上去寫。

    這些士族,偷了皇宮裡面的寶貝,現在董卓奉命去拿走,他們總不能大張旗鼓的說董卓不該要回皇宮裡面的寶貝吧?所以就改一個說法,不說董卓拿走的是什麼,光說董卓從他們家裡拿走了東西。在經過有心人加工傳播,自然就成了殺人放火、奸**女、劫掠物資了。

    劉協終於明白,當初在朝堂上,劉協提出把尋找皇宮失竊的珍寶和接收何進留下的軍隊綁在一起的時候,袁隗怎麼這麼愉快的把這個好事讓給了董卓。

    現在看來,袁隗早就知道,找回皇宮失竊的珍寶,就會得罪整個洛陽的士族,所以才把這件事情讓給了董卓。

    而董卓沒有退路,要在洛陽站穩腳跟,董卓必須要有軍隊撐腰,而接收何進留下的軍隊,這是董卓快速成長的途徑,因此董卓明知會得罪不少士族,還是接下了這個尋寶的活。

    只不過出乎董卓的預料,在有心人的推動下,董卓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

    就連發生在董卓進京之前的事情,也栽贓到董卓頭上。比如說吳匡被張津說動,去殺了何苗。也在史書上改成了,董卓為了得到何苗的軍隊,命董旻去說動吳匡殺了何苗。其實聰明人一眼就看出問題了,何苗死的時候,董卓還離洛陽數百里地呢,那時候的董卓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趕到時間,參加這場權力瓜分的盛宴呢。

    說白了,就是羨慕嫉妒恨,因為董卓及時趕到,分走了原本屬於士族的一大塊蛋糕。

    現在想清楚了這事,劉協對董越的誤解也開了,對董卓的看法也改變了許多,對明日董卓來訪也積極了許多。

    送走了董越,劉協帶著潘穎,徑自去了小王莊,路上平靜如常,一點沒有張讓作亂時那種混亂的狀態,看來董卓在治理城市方面,還是有些本事的。

    出了洛陽城,情況就變得糟糕起來,董卓的兵力的確有些少,新接收的何進軍隊,還有待訓練。另外,洛陽的其他部隊,也不在董卓的掌控之中。所以,董卓的實力還沒有延伸到城外,城外還是亂糟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