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蜉 作品

第24章 建設中的小王莊(求票求收藏)

    小王莊基礎設施建設接近尾聲,最外面是高約二丈的圍牆,厚厚的圍牆抵擋著來自各方的風。

    圍牆裡面是房屋,這些房屋緊靠著圍牆,用木頭搭建,背風向陽,的確是好居住地。

    房屋的門前是一條環形的道路,也不知道是誰發現,在製鹽過程中出現的那些白色的碳酸鈣沉澱物,在幹了過後,就如同石頭一樣。用於鋪路刷牆都是好材料,於是這條路慢慢的變成了白色。

    道路里面就是鹽場了,表皮的泥土已經取走用於建設圍牆去了,剩下的都是灰白色的鹽礦。

    王青等人乾脆就用這些鹽礦形成的天然坑來對鹽進行第一次沉澱,第二次中和沉澱才放到莊子裡面的缸裡進行,這樣下來節約了不少成本。

    這些天小王莊的那六十畝土地非常熱鬧,因為劉協要求他們給田地起田壟,把原本在小溪邊上的土地全部變成水田。

    這是一項新的工作,雖然這些農民不理解,但是田地是東家的,東家說怎麼做就怎麼做。

    其實這就是後世的梯田,在丘陵地區有很好的現實意義。

    起一道田埂,然後相對等高的一片地就變成了一塊水田,可以栽種水稻等喜水植物。田埂上可以種植豆類,菜類等平時使用較少的農作物。

    這些田地原本就在小溪邊上,土地比較平整,只要起一條不高的田壟就可以得到一塊不錯的水田。

    小溪的堤壩已經修好,只要來年雪化掉,小溪裡面就會有大量的水,這六十畝土地就會全部是上等田。

    再加上劉協讓他們收集的糞便,劉協有理由相信,明年春季的麥子收成一定不錯。

    今年參加種田的人少得多,因為細鹽和竹器的加工生產,佔用了不少人手。

    王青有把細鹽和竹器的收入進行了新的分配方式,首先是付工錢,每個參加的工人都會按照生產的時間和數量領取一部分工錢。

    按照工作時間計算,每天只要按時出工的人,都可以領取固定的收入。如果在工作中表現出色,乾的工作多,在這個基數上適當的增加,這樣有利於調動工人的積極性。

    就連那些守圍牆的老頭老太們,都會根據時間領到一份工錢。

    不管怎樣,小王莊裡的人,只要參加工作,就會有收入。

    小孩子只要送去私塾讀書,私塾先生會根據他們的表現給出一個考核等級,然後根據考核等級領到一部分資助。

    在支付一部分工錢後,剩下的錢按照小王莊的人頭戶數進行分配,按照劉協的說法是土地入股。

    每戶限定一個基數,也就是利潤的平均數,然後根據家裡的人數進行增加和減少,人數多的適當的增加一些分成比例,人數少的適當的減少一些分成比例,這樣全莊子的人都能有收益,不至於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