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1038章 問題

    然後這裡邊地主能得到三成,呵呵呵,六千貫,汴京城裡邊一套好點的房子都買不起。

    看過四通賬簿的老王覺得要是這都要伸手,自己丟不起那人。

    就這麼一丟丟的“德政”,便讓鄆州城老百姓奔走號呼。

    咱地界上來大清官啦——青天大老爺啊——大家別鬧好好過爭取將他老人家多留幾年啊——

    韓純彥苦笑道:“王公在鄆州的德政已然聽說,但是解決八百人的問題,和解決四路的問題,中間的差別還是很大的。”

    “黃河兩次改道,四路民生凋敝,純彥作為北方人,滿目瘡痍,心中也是愴然。”

    “如今的河北,其實是地多於人,說是兼併,倒不如說是大戶賙濟著親族。”

    “以韓家來說,除了親族,族中的佃戶,大約有三百來家,這些佃戶家中可謂赤貧,每年的種子,耕牛,農具,都是從韓家族中賙濟,而韓家收租,不過兩成,是河北最低的。”

    “就這樣,年成還有豐有欠,三年之中,必定有一年收不上來,不光是韓家租子收不上來,就連朝廷的租賦也收不上來。”

    “因為我父親的聲名,別人能欠了朝廷租賦,韓家莊子不能,因此韓家雖然佔地千頃,三年不過一年之得,要賙濟全族,少保明於數算,可以知道數量。”

    “家父見背,沒了丞相的俸祿,要支撐這個家族,大兄頭髮都愁白了不少。”

    “先父對青苗法如此抵制的原因,就是朝廷貸錢給赤貧農戶後,農戶並不能夠將之用於生產,變為實利。”

    “僅得一年之飽,或償往年之債,之後便永遠背上了更沉重的負擔。”

    “熙寧七年,鄭俠上流民圖,難道盡是天災,沒有人禍?”

    “若非王相公廢常平,設市易,改發運,將救災常備糧當做賺錢的營生,河北至少救災的糧食總拿得出來吧?何至於救濟不及,流民千里?”

    “漕運虧耗極大,便改易發運,發運司低糶高賣,其目的不是為了備荒,卻是為了漁利!”

    “災年之中,更是他們大賺特賺的好時節,為了自己升官發財,一心撲在倒賣糧食賺錢上。”

    “有利之時,甚至正常的常平糧都敢爭奪;無利之時,倉中滿是糧食,卻一斗也不放出來。”

    “河北殷實之家,當然要先顧自身,兼併田土,建立私倉,抬高租比,這些都是河北大地上常用的手段,以至於小民被煎迫流離,淪為盜匪。”

    “家君忝為勸農使,每每痛心疾首,但是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