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1191章 化難為易

    “我希望半年之內,陝西路轉運司能夠完成四十萬石糧食儲備於渭州的任務,要是可能,甚至能夠再往北挪一挪,儲備到寧夏城。”

    呂惠卿擔憂道:“這麼大的動作,夏人肯定會知曉,那我們的出擊方向不就暴露了?”

    蘇油說道:“的確有這個可能,不過我們現在有了底氣,四路同時開始囤積,讓夏人摸不清方向。”

    “而且我們還有極大的信心,傳送給西夏錯誤的情報。說實話,就連我到現在都不知道哪一處才是主攻方向,何況夏人?”

    李察雖然對待百姓殘酷,但是明顯經驗豐富:“自宋真宗時,漕綱便有定製。二百五十料到三百料的輕船,從楚州北運者,每年五運;從泅州北運者每年六運;”

    “四百料料以上大船,運次稍微少點,分別運四和五次。”

    “涇河只能行三百料的輕船,行程大抵一千八百里,如今有了縱帆相助,水道也探查得更明,一年也不過六運就到了極限。”

    蘇油讚道:“李副使好能耐!按照這樣計算,三百料船,一次能載兩千石,四十萬石就是兩百船次。半年三運,一支六十艘三百料的船隊即可完成。”

    “這個運力問題我可以協調,不過糧食到了渭州,麻煩事可就交給各位了。”

    範純粹說道:“這個交給我們,就是多造些倉房而已,陝西氣候乾燥,利於糧食保存,不怕。”

    呂惠卿已經在琢磨功勞了:“不過從渭州到平夏城這兩百里,可有些麻煩……”

    蘇油從包包裡取出一張圖紙來:“也不是沒有辦法,這是沈存中設計的一樣東西,有了它,我們一樣可以利用水力。”

    範純粹將圖紙接過,將上邊畫著一艘小船,小船底部有穩定鰭,前後皆有搭鉤,可以連接在一起。

    而圖紙下方還畫了一幅示意圖,這些小船足有幾十艘連在一起,某些船的兩側有騾馬牽引,騾馬在水道的兩邊行走。

    呂惠卿一看就喝彩:“妙極!如果此法堪用,涇渠便可以利用起來,就算這種船一次只能載五十石,十船相連,也能運送五百石之多!涇渠可以到達龍首村,這就又省了上百里路程!”

    路昌衡趕緊說道:“剩下的一百里,我陝西路轉運司用新型太平車,百姓的騾馬,怎麼都能完成!兩千裡的重役,化成了百里的輕役,妙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