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1345章 得國

    “如包拯、唐介、趙抃、畢士安之輩,耿介立身,便得清名。如明潤這般,平一國而不取纖毫,難道擔不起清廉之稱嗎?”

    蘇油連連擺手:“擔不起,我要是如他們那樣,肯定不願意做官。得先保證自己的生活,才說得到照顧別人。”

    “我都想不明白,如包公、唐公他們,那麼窮咋還敢去守計司,太考驗自己的品性了。”

    “換我,隨便乾點什麼都不至於。”

    李舜舉感到滑稽:“我在說當官廉潔,你在說齊家致富,這是兩回事兒。”

    蘇油不以為然:“家都齊不了,還幫官家治什麼國?先讓新婦孩子不餓才是正經。要不然很有可能利用職務之便朝國家伸手。”

    李舜舉抽了抽嘴角,哭笑不得:“明潤你這……倒也是不失為一種解決辦法……”

    城門口,梁屹多埋、嵬名濟、家梁,率領夏國百官,身著孝服,扶持著秉常的靈柩棺木,等待著蘇油,李舜舉,高遵裕的到來。

    嵬名濟顫顫巍巍地遞上秉常的印璽、金符,等待李舜舉接收。

    李舜舉搖頭,好言勸慰道:“《左傳》記錄,許男降楚成王,面縛,銜璧,大夫衰絰,士輿梓。”

    “情形和今日很像,但是實際上是不同的。”

    “夏國不是投降,大宋也不是征伐。”

    “現在的局面,是夏國權相囚禁君上,一再挑釁攻打大宋造成的,責任全在梁乙埋身上。”

    “其後母子之間,又有不忍言之事,出於禮法,大宋才不得已削了後任者的王爵。”

    “但是存亡繼絕的宗主責任,大宋不會丟棄;安撫夏國百姓的責任,大宋不會丟棄;培養和教育郡王,以及憫王遺腹子的責任,大宋不會丟棄。”

    “如今叛逆已經授首,戰爭已然結束,憫王遺詔中,有圖歸華夏之語,便是將夏國託付給了宗主。”

    “所以今日不是受降,是為憫王舉哀,安葬國主之後,還要為此次死難中的宋夏兩國戰士、百姓舉哀,為他們舉行盛大的法事。”

    “之後,大宋會宣佈接管夏國現有疆土,依宋制治理這片區域,還二十六郡百姓以太平。”

    “之後,我們會讓二十六郡百姓,不再受權臣苛法的盤剝與刁難,努力恢復,過上更好的日子。”

    “現在我代表陛下,宣讀給夏國臣民的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