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466章 歐陽修出事

    趙頊很喜歡他沖和的性格,有時候也詢問他關於政事的意見。

    趙頊坐下來,手扶腦門:“孫侍講啊……今日已然沒了興致……陪我聊聊天吧。你說歐陽修,到底是何等人?”

    孫思恭一邊收拾教具,一邊緩緩說道:“本來今天要給陛下講述彩虹的原理和光的散射的,既然陛下沒了興致,那就算了吧。”

    “臣對歐陽參政所知不深,然若說他是奸佞,臣認為,有些過了。”

    “其實除了濮議的立場問題,歐陽參政不受百官待見,還是因為過於耿直。”

    “當年太后垂簾,參政與韓富二公主國論,簾前奏事侍制,或者執政聚議,只要是主張不同的,他每每都要力爭。”

    “臺諫到政事堂論事,雖然事情和自己沒什麼關係,結果被彈劾的那位都還未及說話,參政已經雄辯滔滔,直折檯諫之短了。”

    “士大夫有上建議,言利害和幹請的,前此執政,多是含糊了事,不明說其是非。到了參政這裡,卻直言剖析:‘某事可行,某事不可行。’”

    “陛下,先帝一次對參政說道:‘卿性直,不避眾怨。’參政當時隨口誦出故相王曾的名言:‘恩欲歸己,怨使誰當?!’”

    “陛下,濮議首倡者是誰?可為何到了最後,朝堂怨謗歸於參政一身?”

    “私通亂倫,過於駭人聽聞,臣認為,需要仔細核實,一切用證據說話才是。因風聞貿然處置國家重臣,恐傷陛下之明。”

    趙頊沉思片刻,這才點頭道:“侍講所言極是,這事情,還得從緩……”

    不管怎麼說,大宋在趙頊登基三個月不到,中樞癱瘓了。

    韓琦,曾公亮上表待罪。

    歐陽修連上十一道札子,自辯““臣忝列政府,枉遭誣陷,惟賴朝廷推究虛實,使罪有所歸。”

    再三要求趙頊“差官據其所指,推究虛實”,如果查有其事,請“顯戮都市,以快天下之怒”;如果查無此事,也請“彰示四方,以釋天下之疑”。

    歐陽修的親家吳充,“亦上章乞朝廷力與辨正虛實,明示天下,使門戶不致受汙辱”。

    但是除了吳充,居然沒有一位官員願意上書為歐陽修辯解,濮議的殺傷力,實在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