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560章 進與退

    六百萬貫,就算三分息全部收回,也才一百八十萬貫,這這這……

    至於農田水利,那可是短期內難以見到效益的東西,就算趙頊再偏心,兩邊一對比,也怕是會有意見。

    加上曾布慫恿,老王決定還是激進一點,來點立竿見影的成效比較好。

    於是歷史還是回到了老路上。

    三月,蘇油回了一趟汴京,給老張送行。

    張方平和趙抃同時當任參知政事,然而屁股都沒有坐熱,就以父憂去,服闋回來,趙頊任命他為觀文殿學士,判尚書都省。

    張方平和老蘇可是鐵桿的交情,也是對王安石不怎麼感冒的人,幾次在趙頊面前言新法之害,搞得趙頊很不高興。

    於是判老張出知陳州。

    老頭到陳州沒多久,趙頊就後悔了,又將老頭召了回來,任命為宣徽北院使,還是想將老張留在京師。

    王安石親自去找趙頊,聲言老張在三司影響力巨大,有他在京師,條例司的工作不好開展。

    老頭也知道自己配合不了王安石,力求外放,於是趙頊改判老頭再次出知應天府。

    打老頭去陳州開始,身邊就多了一個人——蘇轍。

    條例司名義上真正的大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陳昇之,早與王安石分道揚鑣。

    當年韓琦在揚州做官,官署後花園裡的一株芍藥,花瓣上下都是紅色,中間卻有一圈黃色,被稱作“金帶圍”。傳說如果這花開了,揚州城裡就要出宰相。

    恰逢花開,還開了四朵,於是韓琦便邀請王珪、王安石、陳昇之三位賞花,把四朵“金帶圍”摘下,各自簪戴在頭上。

    這就是“簪花四相”的典故,後來四人果然都做了宰相。

    可惜老交情敵不過新形勢,陳昇之與王安石對新法的看法很快就達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眼看著新法受朝臣反對,陳昇之做出一個愉快的決定——離職出走了。

    託病歸臥百餘日,神宗幾次敦促勸諭,才回到朝廷,但是當起了木偶。

    陳昇之不過失勢,蘇轍在條例司就是徹底待不下去,這娃因為反對新法,坐上了最冷的冷板凳。

    王安石最後給他安排的職位,是河南府留守推官。

    都是三司檢祥文字,呂惠卿那樣的檢祥文字,如今已經是檢正中書五房公事,“但不奏事,與執政無異。”

    而蘇轍,卻是大步後退,後退到和剛參加完制科考試沒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