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626章 開梅山

    蘇方在隔壁,點著桐油燈看《夷律》,聽見樓板來回響,不禁搖了搖頭,裝作不知道,繼續看書。

    第二天早上,九兒腳上就多了一雙草鞋,劉嗣心細,還用石頭打磨過,免得打腳。

    鞋頭上還有兩個小紅線球,讓九兒驚喜莫名,一整天裡都笑容不斷。

    數日後,蘇方率領梅山蠻頭人們在獅子山見面,為紀念這次化干戈為玉帛的談判,章惇將獅子山改名為佛子嶺。

    ……

    《蜀中雜記》:“熙寧五年,朝廷開梅山,籍為土民,授田貸助,使業其生。建邑置吏,使之有政。

    蠻民已嚮往之,故檄入蠻境,蠻爭闢道路以迎。

    得其地,東起寧鄉縣司徒嶺,西抵邵陽白沙砦,北界益陽四里河,南止湘鄉佛子嶺。

    籍其民得主客萬四千八百九戶,萬九千八十九丁;田二十六萬四百三十六畝,均定其稅,使歲一輸。

    梅山十峒,改設隆回、大陽、石馬、永寧、龍潭五鄉,建縣新化,屬邵陽,取‘王化一新’之意。

    另置藍田、資江、東平、豐樂、常安五鄉為安化縣,隸潭州,取‘安於德化’以名。

    廢惜溪、拓溪、藤溪、洋溪、云溪五寨,置為博易場。

    章惇奏功,以僧穎詮,參軍劉嗣,原廣銳軍都虞侯吳逵功最。

    另知潭州潘夙、湖南轉運副使蔡燁、判官喬執中、泉州僧紹銑、寧州武岡知縣郭祥正,共參其事,乞朝廷獎掖。

    上賜穎詮紫衣,並密閣《開元錄大藏經》,密印寺易名報恩寺,賜建御書閣,特免諸科差徭。

    擢嗣湖南轉運判官,提舉屯田務推官事。

    復廣銳軍,以逵鈐轄。

    其餘賞進有差。”

    事前,章惇和蔡燁對梅山的態度截然不同,蔡燁認為梅山難取,章惇認為可行,前期遭遇挫折之後,就連趙頊和王安石的態度都一度發生過動搖。

    如今章惇交上了完美的答卷,讓朝廷喜出望外。

    後人王夫之對章惇不感冒,但是在開梅山一事上,也不得不承認其功績。

    “惇之邪,灼然無待辨者。其請經制湖北蠻夷,探神宗用兵之志以希功賞,宜為天下所公非,亦灼然無待辯者。

    然而澧、沅、辰、靖之間,蠻不內擾,而安化、靖州等州縣,迄今為文治之邑,與湖、湘諸郡縣齒,則其功又豈可沒乎?”

    荊湖一帶,成為後世魚米之鄉,章惇的功績,鐵板釘釘無可辯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