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870章 老張的有機化學

    蒲珊連連施禮,一邊施禮一邊後退:“謝謝大人,謝謝大人。”

    眼看就要退出都廳,蘇油喊道:“等等!”

    蒲珊說道:“不知道大人還有何吩咐?”

    蘇油一攤手:“錢呢?你還沒給定金吶!”

    蒲珊這才反應過來,從懷中摸出兩枚銀幣,恭恭敬敬放回到桌上:“謝謝大人百忙當中的接見。小人這就告辭。”

    蒲珊走了,蘇油拿起一枚銀幣在口沿上吹了一下,一副財迷的樣子放到耳朵面前聽了聽聲音:“無咎,兩壇魚露起碼就能賺一個銀幣,大利啊……”

    晁補之笑道:“老師,你真不是在逗弄那蒲珊嗎?”

    蘇油說道:“沒有啊,我是一本正經地跟他做生意,這人不錯,讓我想起了自己當年。”

    晁補之說道:“可我怎麼聽說老師當年做的全是無本生意?”

    蘇油點了點自己的腦門:“我的本錢,都在這裡,怎麼能說是無本生意呢?”

    有了血壓計,說自己思考問題,應該可以指腦門了。

    蒲珊的事情只是一個小插曲,蘇油自己都很快就忘了。

    接下來他要關心的事情還很多,湄洲的三萬多移民急需安置,需要的支持也是海量。

    好在這此交易會賺得有些嚇人,於是他又大方地給沈括撥了三十萬貫的物資過去。

    與此同時,蘇油行文湄洲,蘊州,冶州,交州,寧海軍。

    各處港口,開始建造炮臺。

    而他則將張麒,石薇和平正盛叫上,開始了交趾郡內的巡查。

    大宋制度,各路轉運使,均調一道租稅以供國用,兼分巡所部,監察官吏。

    一年之中,得有半年在轄區內轉悠,否則就是怠政。

    第一處就是冶州工業中心。

    蘇油首先參觀的,是如今大宋最先進的鍊鐵高爐。

    冶金工業發展到現在,從當年和石富一起,在可龍里蘇家宅子後面搞的“土高爐”算起,將之當做是第一代的話,之後在二林部搞了第二代,渡口搞了第三代,三司胄案搞了第四代,鄭州和商州搞了第五代,到了今天,已經是第六代了。

    在蘇油參與到大宋鋼鐵業改造之前,大宋一個冶場,年產精鐵四萬斤左右,張方平曾在奏章中寫道:“利國監總八冶,賦鐵三十萬斤。”就已經算是大監了。

    根據蘇油在三司看到的檔案,仁宗朝,大宋一年鐵課,也就是各地鐵冶上繳國家財政的鐵產量,在五百萬斤左右,大部分集中在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