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1767章 嘴炮狂轟

    遼使當然要提出抗議,韃靼乃是遼國的叛蕃,如今遼國與他們還處於戰爭狀態,女直也不柔順,希望大宋和遼國站在一起。

    否則就成了鼓勵反叛行為,與大宋秉持的“仁道”大相徑庭。

    然而大宋的準備非常充分,遼使的論調,立即就招來無數的反擊。

    於是遼朝使節,結結實實地體驗了一把什麼叫做“大宋嘴炮”。

    蔡京首先發難,有一個問題先要搞清楚,遼國與宋國雖然是兄弟之邦,但是並不意味著在對待藩屬的問題上,就一定要持相同的立場。

    大宋最早的叛蕃西夏,就是最好的例子。

    遼國不但接受了它的朝貢,冊封了李元昊的官職,還大力資助李元昊立國,不斷地“調停”甚至進行武裝干涉。

    遼國能做初一,我大宋為何不能做十五?

    還有高麗,高麗最早是大宋的藩屬,後來被遼國威逼,被迫斷絕與大宋的朝貢關係,成了遼國的單獨藩屬。

    後來在高麗君臣的努力下,終於打通了海上朝覲之路,這才重新變成兩國的共同藩屬。而到現在,又重新變成了大宋的獨有藩屬。

    這些都是有先例的,而且這些先例,都是遼國首先做下的。

    既然遼國作俑於前,就不能怪我大宋如今,效法於後。

    禮部尚書許將聲若洪鐘,老頭年紀雖大,但是吟嘯功夫出類拔萃,聲音在大殿裡迴響,竟然引得大金鐘都嗡嗡作應。

    許將聲明,大宋對待藩屬的態度,從來都非常明確,那就是不干涉他國內政。

    只要藩屬在大宋朝貢體系範圍之內,恭順守禮,那麼大宋作為宗主,就應當給予他們公正的待遇。

    至於調停與干涉,那也是限於藩屬之間發生矛盾,需要宗主出面的時候,由藩屬國提出求請,大宋才會出手。

    占城官民請附,便是例子。

    因此從外交制度上來說,大宋冊封韃靼和女直,沒有任何做錯的地方。

    如果遼國希望大宋採取不一樣的辦法,也不是不可以,從制度上講,也是有路可走的。

    首先,遼國得將自己置於大宋的朝貢體系之內,也就是說和韃靼女直一樣,先成為大宋的藩屬國。

    然後才能以藩屬國的身份,提出提案,要求大宋調停遼國與韃靼之間的爭端,這樣就成了宗主國調停兩個藩屬國之間的矛盾,也才合乎大宋的外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