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的刀 作品

第八十八章 風口浪尖上的李大老爺

    託報紙上的代金券和低價拋售等日常信息的福,漸漸的,看報紙也成了青山縣人的一種日常。

    《青山週報》的半面慢慢的從八個版變成了十六版,插圖更加精美,內容也更加豐富。除了八卦新聞,還有好些重要的事情通知也都列述其上。比如學塾要收學生了,比如今年剛考過去的縣試府試院試題公示等等,乃至訃告、喜訊等,不一而足,極大地豐富了青山縣人的休閒時光。

    同時,大家為了自己看懂報紙,也不知不覺間學會了大多數常用字的寫法,這效果又比李咎連載三國演義來得更好些。

    至少王縣令對此相當滿意,並且很快市面上也出現了其他模仿者,顯然這個東西得到了上下官民一致的認可。

    青山縣有些腦子活泛的人,也辦上了各種粗製濫造的小報。他們將李咎的拼音拿來給自己報紙注音,絲毫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或者是用了李咎的拼音就該給李咎送點使用費之類。他們沒辦法像李咎那樣不在乎成本,也沒有李咎的成熟技術,就只好用傳統的印書方法印報紙,這樣出來的成品很糙,很簡單,不過也極大地填補了市場空白。

    李咎的報紙每七天才出一次,出來不到半天就能全部看完,其他六天裡也沒別的新鮮事可以知道,就被其他人的報紙追了上來。

    但是別家的報紙價格不低,不論是製版還是撰稿,耗費都頗巨,以至於那幾家書肆的人都懷疑李咎是不是倒貼了錢。

    他們用的是雕版印刷,一個版雕完就只能印同一篇文字。報紙的時效性很強,一套雕版至多用一個週期就廢了,高昂的雕版費註定了他們一張報紙要賣七八文才能回本。直到李咎的報紙開始小規模地刊登廣告,其他家才恍然大悟,也收起廣告費來增加營收。

    最多的時候,青山縣市面上同時有十幾種報紙在出售。除了成本低廉、製作精良、內容豐富的《青山週報》外,其他幾家很快就因為市場競爭淘汰了大半。剩下站穩了腳跟的幾家,也很快就被王縣令納入了管理體系。

    王縣令也察覺到了報紙的用處,他將民辦報紙的來龍去脈和報紙所產生的好處、隱患和影響力等等,全部記敘下來寫了一篇務實的文章。再加上拼音在教化推廣上的作用、水泥等事物在民生和市政建設上的情況,還有黃致和李咎提議的官營民營結合的思路等等,總計三篇文章會同述職一起遞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