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的刀 作品

第三百八十章 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外人一向以為李咎就算不歧視商業,那至少也不喜歡經商。

    之前李咎主動上書建議開海禁,基本上是被人們理解為出於尋找種子、植株、技術的目的。

    不過到今年真的開了海禁之後,仔細查完報關單,特別是來自青山、金陵的報關單,似乎並非如此。

    送出去的都是貨品,收回來的只有少量種子、糧食,其他大多數都是香料、珠寶、金銀。

    城陽和三皇子看著奇怪,便特意來問問。

    李咎倒是不否認:“荒年災年當然收糧食回來,平日裡輸送些當地的優勢品類,倒也正常。我當時若不是用糧食做個由頭,陛下豈肯同意?話又說回來,大雍豐收的年份本也不該再收糧食,否則海貿的糧食回來必定衝擊糧價。除非有缺口。”

    三皇子不理解,問道:“如此,越來越有利可圖的海貿,必然會更加刺激人們投入行商和作坊,田地怎麼辦呢?”

    “發展的問題只有發展能解決。總不能因為人和資源不夠,就讓大家少掙錢。水利、肥料、大棚、種子,必須跟上商業發展的進度才行。說起來我倒是有畝產千斤以上的稻種,但是試種效果極不理想,應該是水肥熱跟不上的緣故。我費盡心機把技術站和學塾弄出來,不正是為了解決發展帶來的問題嘛。”

    李咎在白板上開始畫關係圖。

    一起的起源是農業,和農業爭奪一切資源的商業(含工業),部分和農業爭奪資源但是又能形成有效補充的畜牧業,凌駕在所有之上的稅賦,商業行為直接推動李咎一直在強調的“技術”往前走,而稅賦為這一切行為提供保障和支撐……

    在各個環節上流淌的資源有人,有土地,有牲畜等等。

    這張圖不僅僅只是李咎自己的經驗,也有老張、三九乃至夏太守他們提供的見聞。

    “情況大概就是這樣,表面看起來,商業和工業是在和農業競爭。然而它們提供了更多的稅賦和百姓的收入,也就增加了國庫和天子內帑的收入以及市面上流通的資源數量。你們都上過我的課,應該知道在一個國家裡,只有被使用的資源才是資源,只有流通的貨幣才是金錢。這些增加的收入和資源如果能投入到技術革新、民生民計、農桑補充,就會大大降低最初的競爭的矛盾。特別是技術,每一次革新,都會讓農業往前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