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五十七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君臣篇

 
“國家強大之後,就有了對外擴張的慾望,從春秋幾十個諸侯國家,到戰國剩下七個,就是互相兼併,互相搶奪社會財富的結果。人、土地、礦產在那個時代都變成了可以爭奪的資源,最後形成統一,秦國建立。”

 
“秦始皇是一個有遠大理想的人,他結束了分封制,開始郡縣制,加大中央集權。這就是再次改變生產關係,把原來的諸侯國變成郡縣,權力極大的諸侯王變成朝廷任命的官員,把全國融為一體。”

 
“此時的秦國就是非常強盛的,鐵器的應用讓秦國有了強大的生產力,通過中央集權讓地方上很難再出現商、周、秦這樣的諸侯國,從而解決了地方諸侯發展生產力推翻王朝的事情。”

 
“如果這個時候秦始皇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不再折騰民力,讓戰亂的情況儘快得到恢復,或者死得沒那麼倉促,讓繼承人順利上位,那麼之後大概是沒有漢朝什麼事了。”

 
“但可惜沒有如果,後來的漢朝建立者劉邦顯然就沒有搞清楚這裡面的邏輯,公然開歷史倒車,把原本的郡縣制又改為分封制,大量分封自己的子孫。”

 
“結果就又出現了諸侯國遍地,引發了七王之亂。吳王劉濞在封地煮鹽鑄幣,依靠吳國的富庶,就妄圖再次改變生產關係。”

 
“漢景帝漢武帝父子倆就是明白人,通過兩代人持續不斷地削藩,又縮減諸侯國王的權力,繼續加大中央權力,進一步完成了當年秦始皇做過的事情,也算是給劉邦擦一次屁股。”

 
“後來的唐朝節度使,明朝初期分封藩王,都是一樣的道理。”

 
“那麼現在伱們明白了嗎?”

 
趙駿問。

 
呂夷簡皺起眉道:“你的意思是說,王朝覆滅,是因為地方勢力強大,想要獲取更大的權力?但這好像又與之前說黃帝、炎帝、蚩尤相爭有所違背。”

 
“並不違背。”

 
趙駿說道:“你們只考慮了一方面,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以及爭奪社會財富總值就能概括所有。諸侯王提高了生產力,就想攫取更多的人口、土地和權力,這與剛才說的一點都不衝突。只是區別在於,諸侯王屬於自己強大之後主動攫取,那些起義者則是被動抗爭。”

 
“此話何解?”

 
范仲淹問。

 
“這就要說到西漢末年和東漢末年了。”

 
趙駿說道:“前面幾次王朝覆滅,都是因為地方勢力生產力的提升,想改變與君主國之間的生產關係。而到了西漢末年,則是因為生產力下降,反作用於生產關係,從而引發的王朝更迭......口有點幹了,來點水。”

 
趙禎向後面的王守忠使了個眼色,王守忠會意,馬上倒了一杯茶水送了過來,趙駿挺喜歡喝茶水的,他小時候在農村,爺爺就喜歡摘山裡野茶葉,一燒就是一大壺,很解渴。

 
眾人看著他咕隆咕隆喝完,擦了擦嘴巴,然後才開口問道:“我剛才說到哪裡了?”

 
“說到西漢末年生產力下降,反作用於生產關係。”

 
“是了。”

 
趙駿就說道:“那為什麼會出現生產力下降呢?”

 
眾人沉默。

 
面對趙駿的問題,沒有人說話。

 
因為誰都知道。

 
這個問題早在西漢末年的時候,就已經有人給了答案。

 
大司空師丹提出“名田皆無不得過三十頃”“諸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關內侯、吏民三十人。期盡三年,犯者沒入官”。

 
也就是限田限奴。

 
但。

 
有什麼用呢?

 
還是無法阻止西漢的滅亡。

 
所以這裡每個人都知道“土地兼併”。

 
可每個人都不能提出來。

 
因為他們就是利益既得者,就連范仲淹在內,都有上百畝職田,在老家買了千畝良地。

 
這裡。

 
每個人都是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