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二百四十章 你就是東風

事實上早在唐朝時期就已經有了這樣的海上貿易,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但因唐宋物產豐富,所以從東南亞進口只以木料香料為主。

糧食、棉花和礦產是趙駿認為可以加入的商品,而且由於宋國長期貿易順差,導致根本不會虧。

最有意思的是根據史料記載,宋國大量低價進口外國的銅礦,然後由本國加工成銅錢,再花宋國的銅錢去買外國的資源,跟搶錢都沒什麼區別。

路上趙駿邀請范仲淹上了馬車。

馬車上就暖和許多,因為車子裡還放著一個小暖爐,把老範激動地手都快摁在爐子上。

“最近天氣太冷了。”

范仲淹抱怨道:“要是今年真開戰的話,我怕真頂不住。”

“呵呵。”

趙駿笑道:“伱放心,我們頂不住,北方更冷就更頂不住了,你猜猜為什麼耶律宗真為什麼這麼爽快地把那麼多牲畜賣給我們?”

“再不賣就得凍死咯。”

范仲淹笑了起來,隨後搖頭道:“就是現在的馬價也太貴了,先帝時期才四五十貫,現在都漲到一兩百貫,讓遼國撿了個大便宜。”

“沒辦法,遼國和西夏長期封鎖我們的馬匹來源,我們唯一的渠道就是從青塘買,供應不成正比,那自然價格貴了。不過遼國認慫,李元昊那邊也認慫了,降表都上來了,他們的互市允許賣馬後,價格也會跌下來。”

趙駿搖搖頭,隨後笑道:“所以現在讓遼國撿個便宜就撿個便宜吧。但我們又多了一萬精銳騎兵,訓練兩年,又是對付遼國的好幫手。”

戰馬還是要買的,這東西就跟手中無劍,與有劍不用一個道理。至少在一戰前騎兵還是主力,在坦克汽車沒有出現之前,多多儲備戰馬並不是一件壞事。

所以雖然遼國這次拿的東西大部分都是用戰馬換錢,宋國這邊也咬咬牙忍了。

主要還是別看宋國明面上騎兵有二十多萬,實際上有馬的大概十萬,而且有好戰馬的精銳騎兵不超過五六萬,其餘騎兵要麼是老弱馬,要麼是瘦馬,跟遼國西夏的那些強壯好馬比起來,差得太遠。

誰讓馬價貴呢。

就算和青塘交易,人家一來沒那麼多戰馬供應,二來他們自己也需要戰馬組建騎兵抵禦李元昊,這就導致宋國缺馬缺到了骨子裡。

范仲淹聽了點點頭,接著馬車緩緩駛入了城裡,他好奇地掀開窗簾向外看去道:“我都快四年沒回汴梁了,真不知道現在汴梁發展成了什麼樣子。”

他看到街面上沒什麼行人,城市道路也沒有太多變化,似乎還是老樣子。

“大冬天的,你能看到什麼,平時都熱鬧的很,街頭巷尾都是人,八月和遼國簽訂和談契約,報紙刊登消息後,百姓們都自發上街歡慶,熱鬧了好幾天呢。”

趙駿笑道。

“就這啊,我是說你們在汴梁搞了那麼久,就沒別的變化嗎?”

范仲淹有些失望。

怎麼感覺還是跟以前一樣沒變化呢?

“誰說沒變化,大規模改革暫時還沒有動作,不過一些小制度變化還是有的,比如商業革新,現在汴梁商業增長比以前高了至少30%。又改革了官制,讓官府效率大量提升。”

趙駿掰著手指頭如數家珍道:“還有紡織廠、學校、水車工廠,甚至是鍊鋼廠我都辦了一個,你以為啊。”

“鍊鋼廠?”

范仲淹大驚道:“現在就能辦了嗎?”

“小型鍊鋼廠而已。”

趙駿說道:“這種東西其實就是個名稱,跟城裡的鍊鐵工坊一樣,並不是說全機械化才是鍊鋼廠,第一次工業革命哪來的機械化,就是純鍊鋼而已。”

范仲淹不解道:“那跟鍊鐵工坊一樣有什麼用處?”

“試驗鍊鋼技術啊。”

趙駿指著自己說道:“我學歷史的,貝斯韋空氣鍊鋼法還有貝塞麥轉爐鍊鋼法我得實踐出來。”

“這些鍊鋼法就是未來的機械技術?”

范仲淹試探性問。

“也不算,頂多算是生產技巧,因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鍊鋼程序其實跟古代差不多,區別在於鍊鋼的效率,而這些鍊鋼法則是增加效率的方式。要想達到機械生產,還得繼續努力。”

趙駿解釋道:“比如蒸汽機就是增加效率的產物,所以現在也就是從原始鍊鋼的辦法中找到最好的方式,提高鋼鐵產量滿足生產需求。”

“原來如此,這就是類似於漢朝出現的炒鋼法,以及唐朝出現的灌鋼法一個道理吧。”

范仲淹恍然大悟。

“嗯。”

趙駿點點頭:“大鍊鋼的時代,必然催生出效率,何況我還懂蒸汽機原理,那不就能直接推動社會變革,而不需要再等幾十年蒸汽機的出現。”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在18世紀60年代,當時雖然有蒸汽機,但沒什麼卵用,一直要到18世紀末瓦特改良蒸汽機才會正式用於工業。

所以歸根結底,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不需要蒸汽機、石油、橡膠之類。

趙駿早期只是籠統的講了一下這個概念,當時他哪知道自己穿越到古代了,因而那時是敘述一下工業革命的條件以及後期發展,現在真實踐動起手來,依舊要遵循事物發展規律,而不是立即就要什麼石油橡膠。

“要是這樣的話,就太好了。”

范仲淹笑道。

“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東風,欠什麼東風?”

“你,就是東風!”

馬車緩緩停下,趙駿走下馬車,看向外面巍峨高大的汴梁皇宮北門玄武門,笑著說道:“走吧,大家都在等你!”

挾破西夏,敗遼國之威,范仲淹終於可以回國,開啟新政改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