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二百六十六章 慶曆三年來了

但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北宋不怎麼封爵這倒是事實。大量封爵主要集中在北宋初年還有宋徽宗時期,宋仁宗時期也只有宰相才會封為爵位。

包括給趙駿封為宋國公都已經很讓人震驚,雖然他是宰相之首,封國公也很正常。

可一來以前百官都不認識他,完全不知道他是誰。

二來這可是宋國公。

要是齊國公、魏國公之類的普通國公都還好想一點。

而普通官員和宗室一般都不會封爵位,像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之類,在宋徽宗之前幾乎是絕跡的情況。

現在忽然給趙駿的兒子封爵位,那當然惹得大家反對。

雖說趙駿也當了五六年宰相之首,似乎積累了不少威望,但朝中不滿他的大有人在,時常彈劾他的御史和諫官也不在少數,只是趙禎和趙駿都當耳邊風而已。

如今只是又一波浪潮罷了。

他們都習慣了。

直接無視。

便在這股反對浪潮下,幾乎翻不起什麼風浪,趙曇成為了自開國將領以來,唯一被封的縣侯。

而時間也慢慢地來到了慶曆二年的年底。

從二月新政開始,到下半年秋稅上來,讓人意外的是,雖然農業稅比之前還低,只有五百多萬貫,可商業稅卻增加了許多,達到了3300多萬貫,其中約1900萬貫是商稅和徵榷,另外1600萬貫是外貿。

要知道根據史料記載,南宋年間的外貿收入大概只佔財政的百分之六,以南宋每年大概一億到一點六億貫的總收入來算,基本維持在六百萬貫到一千萬貫之間。

其中又以廣州和泉州為主,加起來收入二百餘萬貫。

其餘明州、杭州、溫州、江陰、秀州等二十餘個港口加起來收入也不過幾百萬貫,跟如今的北宋比起來,可謂是天差地遠。

但二者其實完全不同。

一來南宋只算了港口貿易收入,沒有算與金國、大理、西夏等國之間的陸上貿易收入。

二來南宋時期日本還沒有發現銀礦,也難以和大宋展開鉅額貿易。

而如今大宋可不止做中亞的外貿生意,還同時與遼國、西夏、大理,五條貿易路線同時展開,又派使者前往中亞,多溝通中亞的阿拉伯商人,鼓勵雙方海貿。

所以從去年開始,海運貿易增長額就大幅度增長。

&tdivtentadv>光廣州和泉州收入就達到了三百餘萬貫,與日本之間年貿易額更是暴增至四千萬兩白銀,是原來的八倍,也為朝廷帶來了大概四百多萬兩白銀的收入。

這樣再算上其它市舶司港口,慶曆二年一年海運貿易基本上有了接近千萬貫的收入,達到了歷史上南宋時期最高水平。

而且南宋沒有加深與中亞的溝通,也沒有發現日本白銀礦,一千萬貫收入就是極限。

現在可不是極限,隨著貿易量增大,每年進出口上億貫,光抽稅就能達到一兩千萬貫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因此可以說現在的海洋貿易蒸蒸日上,未來可期。

而除了海貿以外,路上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以及遼宋、夏宋貿易同樣暴增,去年光遼國就從大宋進口了八十萬斤硫磺。

由於大宋在濟州島和對馬島設立貿易中轉站,又鼓勵商人多前往日本貿易,大宋的書籍、工藝品、瓷器、茶葉在日本都快搶瘋了。

日本的硫磺、銅、鐵也快被大宋商人搶瘋了。

然後大宋商人乾脆也不回宋國,在濟州島報備和補充了水與食物,直接駛向山東的密州市舶司,又在密州市舶司報備和補充了物資之後,拉到了乾符縣。

乾符縣也就是後世河北黃驊市,大宋在這裡設置了港口,主要是用於與東北女真以及遼國之間的大宗貿易。

大宋商人把從日本帶來的硫磺運到這裡,再走陸路北上運到遼宋邊境泥沽寨,大概是後世天津市一帶,於雙方邊境互市地區,全都賣給了遼國。

這中間商賺得是盆滿缽滿,幾乎是直接從日本產出,打上宋國的標籤,拉到遼國邊境去販賣。

在這種情況下,大宋國內的農業和經濟可以說是迅速好轉,經濟流通爆發式地增長,雖然審計局還沒有給出增長數據,但光看稅收就能明白商業增長有多快。

如此一來,大宋今年的秋稅就達到了3900萬貫,比今年的夏稅還要高200多萬貫,總稅收約為7600萬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