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二百六十八章 工業的第一步,由此開始!

事實上貝塞麥轉爐鍊鋼法和貝斯韋空氣鍊鋼法本就是相輔相成,一個是能大幅度提高鍊鋼效率,另外一個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鋼鐵質量。

眼下趙駿通過幾年的試驗,已經制作出了適用於這兩個辦法的鋼鐵轉爐,現在正是開始大幅度製造的時候。

一行人很快來到了鋼鐵廠,此時鋼鐵廠是建立在原來的冶煉廠上,受限於發展水平,肯定不是後世那種鋼鐵廠房,只是用夯土牆和磚頭壘砌。

甚至還有一些高爐直接就在室外擺著,下雨天的時候也只能用棚子遮起來。

看著很粗糙很簡陋,但這已經是現在最好的鍊鐵廠。

趙駿到的時候所有的東西都已經搭建好,他環顧看向四周,鍊鐵工藝依舊是宋代的高爐鍊鐵法,用耐火的黏土製作成高爐,在裡面通過煤炭鍊鐵。

他之前用木炭煉出正常的鐵,再用唐代的灌鋼法弄出大批鋼,然後再倒入模具當中,製作出轉爐出來。

整個過程在宋代的工藝完全不成問題。

畢竟宋代的模具製造工藝別說是轉爐,就算是幾噸重的鐵人都能製造,並且還栩栩如生。

而且貝塞麥轉爐的工藝也並不複雜,其實就是一個大鋼爐,兩側裝上槓杆輪。

煉製的時候將熔融狀態的鑄鐵從上方倒入轉爐中,然後通過底部的特殊管道向內部注入加壓的熱空氣。

熱空氣穿過鐵水,燃燒掉鑄鐵中的碳和其他雜質,使其變成鋼。

至於貝斯韋空氣鍊鋼法就更簡單了,把原來的黏土耐火磚加入石灰石就行,完全沒什麼技術難度,缺的是被人發現方法而已。

趙駿那麼久才把東西搞出來,主要是他之前老早就離開了開封去地方巡視,於寶元二年年底才回到汴梁。

搞那個小鋼鐵廠只花了幾個月時間就把原理和工具全都製造成功,完全沒有難度。

此時一切準備就緒。

工廠裡數百名工人都在外面夾道歡迎他。

趙駿四處掃視,覺得沒什麼問題,就問韓琦的侄子韓公彥道:“你們試過了嗎?”

“已經試過了。”

韓公彥興奮地道:“如知院說的那樣,只需要一刻鐘左右,就能將鐵水煉製成鋼!”

“嗯,開一爐試試。”

趙駿說道。

“開一爐!”

蔡質連忙下令。

頃刻間十多個工人就開始行動。

他們先來到一座高爐邊,往裡面開始加煤炭,然後拼命推動鼓風機。

大概30多分鐘之後,工人們從高爐裡將大量生鐵扒出來。

實際上根據《天工開物》記載,從鐵礦石煉出生鐵的過程應該在6個小時左右。

但他們自然不敢讓趙駿等那麼久,所以在趙駿來之前,就已經先煉好了一爐生鐵,等趙駿到了之後再加熱就行。

大概幾百斤的生鐵被工人們用鋼框架住,然後用鉤索把鋼框四個角勾住,再通過一個高大的架子,利用滑輪原理,拉到了一個轉爐邊。

眾人再拼命拉動繩索,把鋼框抬起來,順利倒入轉爐當中。

此時生鐵溫度非常高,接著旁邊鋼爐的工人開始不斷拉動鼓風機,轉爐上方就像是火山噴發了一樣,咕嚕咕嚕地冒著火星子。

要不是拉鼓風機的工人頭上與兩邊有鋼板保護,恐怕都要被濺出來的火石給燙傷。

過了大概十多分鐘,轉爐完成了氧化過程。

隨後兩邊的工人轉動輪盤,巨大的轉爐緩緩倒下,從中倒出猶如岩漿一般的鋼水。

這些鋼水暫時先用耐火磚做的模具裡,以後不管要製造什麼東西,只需要做模具就行,直接倒進去,甚至連刀劍或者大炮的模具都沒問題。

而看著那鋼水咕嚕嚕地流入模具,趙駿即便離著幾十米,都能感覺到熱浪撲鼻而來。

哪怕是見過這樣的場景,他依舊能夠震撼於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偉大。

說實話。

這些技術並不困難。

難的是人們該怎麼發現它們的存在。

曾經西方人找到了辦法。

而現在。

也是時候輪到東方人屹立於工業的前沿了。

趙駿忍不住說道:“工業的第一步,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