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七十八章 好不好天知道

 
程敏政神色誠惶誠恐。

 
朱祐樘笑道:“你當得起,這大明鑑賞詩畫的名家,除你之外,還有他人嗎?治學、誥敕、修撰典籍,也是你所長,留館的翰林對你諸多推崇,只是你將來要更多學習治國之道,方不失仁臣之典範。”

 
“老臣遵旨。”

 
程敏政心情很激動。

 
皇帝這是多大的推崇,才會對他說出這番話?

 
光是這麼一番鼓勵,什麼都不給,估計也能讓他幹勁十足為大明發光發熱了。

 
……

 
……

 
成國公府的馬車上。

 
朱鳳正在對張週一番吹捧:“……張兄的詩詞那絕對是當世無雙,管保讓那些人嘔血三升,拍馬不及!”

 
張周聽了不由皺眉。

 
這朱鳳什麼學問?恭維人的話都這麼蹩腳,拍馬屁也講求姿勢正確的好不好?

 
“這還叫好?”張週一臉不屑,“我只是隨手拿來一用,有更好的,我還沒出手呢。”

 
“什麼?”

 
朱鳳本還想再把馬屁話說得更精煉一些,聽了張周的話,他甚至都顧不上去吹捧。

 
還有更好的?

 
那豈不是說,要跟張周討個一兩首回來,自己也能在靠詩詞在學界揚名立萬?

 
“張兄,還有什麼更好的,賜教一番唄?”朱鳳腆著臉,一點都不覺得自己很唐突。

 
張周也不再理會朱鳳,繼續閉目養神。

 
雖然明朝中葉之後,華夏之地的詩詞創作水平已遠不及唐宋,流傳下來的名作也屈指可數,但還是有能拿得上臺面的,公認大明第一才子如今年方十歲的楊升庵的詞,還有納蘭容若以婉約見長的《納蘭詞》,還有諸如鄭板橋的《竹石》,還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等等。

 
若只是以博一時之名氣為目的,亮這些牌,似乎都比唐寅的《桃花庵詩》更加琅琅上口。

 
但現在張周要做的,就是壓唐寅的傲。

 
用唐寅的詩,最能達到效果。

 
張周想說,我這是參加一場比試嗎?我這是參加了兩場!唐寅種桃花的心思可不是在他會試折戟沉沙之後,這是他早就有的想法。

 
給唐寅造心理陰影什麼的,正是我所見長!

 
“張兄,咱去哪?”

 
“你到街口把我放下就行,我還要去工坊,另外你去臺基廠那邊監督入貨,周家所供的木石料,不能有絲毫閃失。”

 
“好咧!”

 
各自分工。

 
……

 
……

 
與此同時,朱祐樘則帶著朱厚照、戴義、蕭敬等人去往張周在京城的宅邸,也就是御賜的那套。

 
當然皇帝並不能親自登門。

 
而是在街口的位置,包下一個茶樓,再讓人去傳張周出來見。

 
“父皇,讓兒臣去吧,兒臣想看看他住的地方。”

 
“不得胡鬧!”

 
“兒臣不是胡鬧,您不一直說讓兒臣多體察民情嗎?兒臣就到張周家裡體察一下。”

 
朱厚照很堅持。

 
朱祐樘心情不錯,便沒有回絕。

 
畢竟這裡很冷清,外街路上一共也沒幾個人,而保護朱厚照的錦衣衛就有幾十名,出不了什麼問題。

 
再說讓朱厚照了解張周的生活居住情況,似也是交心的一種方式。

 
朱祐樘對張周的依賴是愈發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