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九十七章 育人


十天之後,文華殿內。

 
此時朱厚照正坐在最中央的位置,而在兩側及講師的位置,或站或立,列十幾位翰林院的講官。

 
當天是朱厚照閉關修煉結束,出關參加考試的日子,朱祐樘特地安排了這麼一堂考核,來考察兒子在四書經義方面的進展。

 
此刻在文華殿的內簾,朱祐樘也邀請了過去十天也同在文華殿內給兒子上課的張周,身後立著戴義等人,一同來見證。

 
王鏊剛晉升侍讀學士,當日的考試,由他來領銜,他旁邊還立著翰林院侍讀學士李傑和侍講學士焦芳。

 
“萬章問曰:敢問交際何心也?孟子曰:恭也。”

 
王鏊給起個頭,這是《孟子》的部分,考察的方式有點像是科舉出題。

 
考察經義,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基本就是給出一段,然後讓太子對照《四書集註》,做出一些理解,現在的朱厚照還沒學過寫文章,更寫不出八股文來,其實能把相應的集註內容背出來,已是很難得。

 
甚至王鏊都不敢想,這孩子真能背出來?

 
怕是連四書原文都還背得磕磕巴巴。

 
這段是萬章跟孟子對話,一問一答的方式,由孟子來闡述為人處世的道理,而這部分就是有關交友和互相之間饋贈禮物的應對方式。

 
朱厚照道:“際,接也。交際,謂人以禮儀幣帛相交接也。”

 
以朱熹《孟子集註》的註解,來做開篇。

 
張周跟他講四書經義,也正是如此,先列原文,再列集註,然後用古人語法解釋一遍,然後再用白話文解釋一遍,有的還引申出一個故事,用典故來說明這段話的實際用意。

 
這就讓朱厚照見識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理解四書的方式。

 
因為以前就算有人稍微用白話的方式跟他註釋過一些東西,極少,都還是他主動去問的。

 
像張周這樣摳段、摳句、摳字來一點點以通俗方式講的,是翰林院甚至是大明所有先生都不會做的事。

 
“一再拒絕別人禮物,是不恭,為何?孟子說:尊者有所賜予,還得想‘禮物合於義還是不合於義’,才接受,是不恭的,因此不便拒絕。萬章說:我說,我不用言辭拒絕他的禮物,用心拒絕,心裡說,這是他取自百姓的不義之財,再用託詞拒絕,不可以嗎?孟子說:他依規矩同我交往,依禮節同我接觸,如此,連孔子都會接受禮物的。”

 
朱厚照近乎用最通俗的口吻,把一個聽起來很複雜的“卻而不恭”的道理講出來。

 
大概的意思就是後兩句,人家以規矩跟你交往,給你送禮物,你不需要去考慮他的禮物是否來路很正,收下就行了。

 
當然不是說這麼做就完全對,但與朋友相交便該如此。

 
朱厚照講到這裡,然後再掉過頭,以《孟子集註》最一番詮釋:“卻,不受而還之也。再言之,未詳。萬章疑交際之間,有所卻者,人便以為不恭,何哉?孟子言尊者之賜,而心竊計其所以得此物者,未知合義與否,必其合義,然後可受,不然則卻之矣,所以卻之為不恭也。”

 
王鏊聽到這裡,已經有點對朱厚照刮目相看的意思了。

 
他也沒想到,這熊孩子十天之前可能連四書原文都還背得不牢,居然過了十幾天,就成這樣了?

 
皇帝最初讓我們去東宮給太子講,後來又不讓我們去……那這十幾天,太子到底經歷了什麼,讓他的課業能這般突飛猛進?

 
聽意思,太子理解很牢固,通俗的和不通俗的,都能張口道出。

 
《孟子》掌握還不錯,先給伱換個《論語》題,看你是不是臨時抱佛腳。

 
王鏊道:“下一題,語出《論語》。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

 
朱厚照一臉自信道:“說,音悅。助我,若子夏之起予,因疑問而有以相長也。顏子於聖人之言,默識心通,無所疑問。故夫子云然,其辭若有憾焉,其實乃深喜之。胡氏曰:夫子之於回,豈真以助我望之。蓋聖人之謙德,又以深贊顏氏云爾……”

 
……

 
……

 
文華殿考場內,講官跟太子之間一問一答。

 
相比而言,朱厚照的話更多,而且朱厚照在經歷了十三天的禁閉生活後,迸發出了一種蓬勃的朝氣,講話聲音都中氣十足的,整個大殿近乎都只有他一個人的聲音在迴響。

 
朱祐樘躲在內簾聽著,最初很緊張,雙拳都握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