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

 
既然靠輔佐皇帝和太子,那幹嘛不直接走捷徑,還要進翰林院呢?

 
張周笑道:“身為文人,不做官,又能做什麼?文臣武將,我擅長哪一項?再或是道錄司掛名當個道士?王千戶這話,我沒聽明白啊。”

 
有時候就是這樣。

 
可能考科舉真就有點無用功的意思,但他張周就是來大明體驗科舉的,就是要走這條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路。

 
不當文官,難道當武將去?

 
沒有官品在身,光靠皇帝的信任,終究只是個佞臣,靠爵位那也要讓人信服才行。

 
“可以告訴令尊,不用急,我入貢院時,這場仗或就開打了,把握機會就靠他自己了!”

 
……

 
……

 
二月初一。

 
當天是劉健代表朝廷釋奠孔子之日。

 
文廟內。

 
儀式結束之後,國子祭酒林瀚過來邀請他去隔壁國子監內用飯,為劉健所拒絕。

 
林瀚對劉健多少帶幾分歉意道:“北雍學生江瑢之所為,令閣老費心了。”

 
劉健道:“無妨。”

 
本來江瑢參劾內閣三名大臣,可能會令內閣三人聲望受損,但因為在此事之後,劉健代表內閣一直都在不遺餘力營救江瑢,反而適得其反,令內閣三人在文人中的聲望提高。

 
很多人本來覺得朝中文官體系已經固化,沒什麼上升渠道。

 
經此一事之後。

 
文人也都看出來,就算再固化,還是有一條途徑,那就是去跟以劉健為首的文官體系打好關係。

 
既然不能改變,那就加入。

 
劉健出了文廟,正要乘坐馬車回內閣值房,卻還沒等走,就見有東廠番子護送著一輛馬車而來。

 
馬車停下,蕭敬從馬車上下來。

 
“劉閣老。”

 
蕭敬對劉健很恭謹。

 
劉健道:“儀式已完成,蕭公公可有吩咐?”

 
蕭敬笑道:“乃傳諭旨,監生江瑢,已著令從東廠發往刑部,贖了徒刑之後便可回北雍繼續供學。”

 
旁邊的林瀚一聽,稍微鬆口氣。

 
手底下的一個愣頭青的學生,非要去參劾三位內閣大臣,結果落到東廠手裡,雖然現在還沒見是什麼樣子,估計半條命也沒了吧?

 
劉健一臉謹慎。

 
皇帝抓江瑢是給他們內閣面子,現在放江瑢,也是給他們內閣面子,放人時還特地讓蕭敬來通知一聲……這面子算是給足了。

 
“建昌衛指揮僉事彭泉呢?”劉健問道。

 
現在江瑢放了。

 
那彭泉也該放了吧?

 
蕭敬搖搖頭:“人還沒到京師,具體該如何處置,還要等陛下吩咐。劉閣老不宜再問啊,咱家也知曉,一個監生的死活,到底是沒那麼重要的。”

 
劉健吸口涼氣。

 
先前蕭敬已經嚴厲警告過他們,這次蕭敬來,又跟來警告他差不多。

 
江瑢參劾伱們,人抓了人又放了,給你面子,那你也要投桃報李,不要再提什麼彭泉參劾張延齡的事。

 
蕭敬特地提到“監生的死活”,分明也是在暗示。

 
你再糾纏不休,難保江瑢從刑部出來之後,不會再被東廠拎回去,下次他能不能從東廠活著出來,可就兩說。

 
江瑢如果參劾你們內閣三位大臣,死在詔獄裡,那時你就算做再多努力,一口黑鍋還是要扣到你們內閣三人的頭上,你們覺得文人還會像現在這樣推崇你們三位,說你們高風亮節?

 
人都救出來了,咱就別提了!

 
劉健豈能聽不懂這是在威脅他?

 
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他點頭道:“蕭公公放心,在下不會再多問。”

 
如此一來,等於是劉健先放棄了營救彭泉。

 
……

 
……

 
劉健從文廟回到內閣值房,一臉嚴肅,將蕭敬見他威脅他的事跟李東陽和謝遷說了。

 
二人都是聰明人,一下就明白皇帝的用意。

 
謝遷苦笑道:“有罪不究,告官的先被法辦,真是沒天理了。”

 
李東陽瞪他一眼,好似在說,你這是在暗示江瑢檢舉我們而被法辦嗎?

 
劉健道:“我思忖過,過去數年,陛下對閣部逐漸倚重,票擬多被採納,若因此而令言路閉塞,那我等難置身事外。”

 
“閣老……”李東陽聽不下去了。

 
現在皇帝都沒認為是我們阻塞言路,下面的大臣也沒這麼說,難道還讓我們自我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