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二百一十四章 殿試

 
我們要“以德服人”,打贏了他們,就該把火篩的乾兒子送回去,如此也算是對草原進行挑撥離間,讓火篩感念大明的恩德,服教化之後去跟達延汗內部紛爭。

 
“為何要敕還?便以其為質子,若火篩再來犯,斬之!便這麼回了火篩派出的使者。今日乃廷對之事,無他事退朝吧!”

 
朱祐樘硬氣的表態,讓大臣感受到這位曾經以仁孝治國的皇帝,跟以往有極大的不同。

 
……

 
……

 
朝議結束。

 
朱祐樘要乘坐鑾輿往奉天殿去,主持殿試。

 
今天比以往任何一次殿試,都讓他期待。

 
主要因為今天也是張週考殿試的日子,他甚至不打算只躲在奉天殿內,他準備將御座設在奉天殿之前,甚至要在考試之前,跟在場的考生見見面。

 
“都到了,陛下。”蕭敬負責錦衣衛維持秩序的事,先前就沒去聽朝。

 
在皇帝鑾駕行到半路,蕭敬便過來跟皇帝說明。

 
朱祐樘笑道:“秉寬在最前面嗎?”

 
“是的陛下,張先生是會元,理應在前,奴婢還讓人將他的案桌往前稍微挪了一步,如此便可在所有考生之前。”

 
蕭敬為了迎合皇帝,也是有一手的。

 
張周如果是在前排,那也只是跟別人並列,為了凸顯張周跟別人不一樣,他的案桌還要再往前。

 
這就叫待遇。

 
“嗯。”朱祐樘微笑著點頭,“朕心中期許已久!移駕前往。”

 
……

 
……

 
奉天殿前。

 
皇帝親臨,並設了御座。

 
三百名貢士各自將自帶的筆墨和鎮紙等都擺好之後,起身,準備給皇帝行禮。

 
殿試之前,考生要膜拜皇帝,以體現出是天子門生。

 
隨後由臺階上的太監,宣讀皇帝的旨意,先體現出對考生的禮遇,隨後第二份,就是當天的考題。

 
“讓他們都回各自的位置,開始吧。”

 
朱祐樘沒拘泥於形勢。

 
在他跟蕭敬做了吩咐後,殿試正式開始。

 
髮捲。

 
明朝從鄉試開始,所有的考卷都是印刷出來的,並找人提前檢查過,所以考生無須聽清楚宣讀誥敕的人到底在說什麼。

 
張周坐在前面,抬頭就能看到皇帝。

 
而此時朱祐樘也在笑看著他,君臣之間第一次這般涇渭分明,卻也帶著幾分親和。

 
名義上,君在上而臣在下,但其實是朋友,朕是來見證朋友中進士的。

 
……

 
……

 
“制曰:朕惟自古聖帝明王之致治,其法非止一端,而孔子答顏淵問,為邦但以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為言說者,謂之四代禮樂然,則帝王致治之法。禮樂二者足以盡之乎?

 
“宋儒歐陽氏有言,三代而上治出於一,而禮樂達於天下,三代而下治出於二,而禮樂為虛名。當時道學大儒稱為古今不易之至論,今以其言考之,上下數千餘年,致治之跡,具在可舉而論之乎。”

 
“夫三代而上,無容議矣,漢高帝嘗命叔孫通定禮樂,負魯兩生不至,謂禮樂積德百年而後興。厥後三國分裂,其臣有諸葛亮者,而世儒乃或以禮樂有興,或以庶幾禮樂許之,蓋通與亮之為人,固不能無優劣,要之於禮樂,能興與否,亦尚有可議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