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二百五十三章 親拜閣臣

 
劉健搖搖頭道:“老夫愧不敢當。”

 
就差說,既然皇帝這麼信任張周,乾脆直接讓他當總編得了,還要我們掛名幹嘛?

 
戴義笑道:“同殿為臣,何分那麼細緻呢?等書成之後,陛下對於諸位閣老,還有翰林院中臣僚的賞賜,也不會少,但就是在張先生這邊,或許也要更進一步。明日陛下就想在朝堂上說,書成之日,便拔擢其為侍讀學士,不知三位意下如何?”

 
這才是重點。

 
三人心裡都在想,皇帝兜兜轉轉,其實不就是再想升張周的官嗎?

 
謝遷道:“楊介夫成化十四年進士,入朝二十多年,如今都還只是侍講,便要以張秉寬入朝一年不到,秩不滿三年,便要進為侍讀學士,是否會亂了翰林院考評的章程?”

 
“呵呵。”

 
張周就坐旁邊,然後就那麼明晃晃在那笑。

 
謝遷瞅張周就有點不順眼,但他還是耐著性子問道:“秉寬,你也覺得自己應當升侍讀學士嗎?”

 
張周笑道:“陛下論功行賞,不對嗎?在下倒是沒有爭功的意思,但若是有功而不賞,大概對於章程的破壞,會更甚。”

 
謝遷沒好氣道:“你就該進都督府!”

 
言下之意,既像是在跟張周拌嘴,又像是在做爭論。

 
張周聳聳肩:“若是我進了都督府,《會典》修不成,雙方算是皆大歡喜,只是陛下那邊怕要失望了。”

 
“嘿!”

 
謝遷白了張週一眼。

 
別看他平時在公開態度中,對張周意見那麼大,但要說他對張周有什麼“恨意”,那也不至於。

 
張周做了什麼讓他覺得非常氣憤的事情嗎?

 
張周從入朝開始,哪樁哪件也沒刻意針對他謝於喬,他謝於喬嘴上不饒人,但有一點是好的,那就是他講理,吵不過也不會記仇。

 
戴義看出現場火藥味基本就沒有,或者說爭鋒的重點根本不在這一張桌子上,內閣三人也知道,在這裡針對張周也沒用,一切決定都是皇帝所下。

 
戴義笑道:“張先生所言不差,陛下對於《會典》的事,可說是寄予厚望。所以陛下也要嚴格勘校此書,陛下想以前翰林學士程敏政回翰林院,以私人身份相協助,不知幾位閣老可有何意見?”

 
張周升侍讀學士的事,也只是由謝遷提出了一點反對意見,隨後內閣三人也都順理成章順著戴義的話茬,把關注點放在了程敏政身上。

 
與其說這是在談判。

 
還不如說這是在皇帝單方面跟內閣開條件,其實劉健他們也知道,只需要聽著,看皇帝需要多少“好處”,才能把《大明會典》修撰的功勞,從張週一人之功,變成以張周為首整個翰林院的功勞這件事上。

 
“可!”劉健又是官話。

 
程敏政回來幫修書,聽起來也沒什麼問題。

 
戴義道:“書成之後,陛下想以程學士官復原職,但也並不留在京師,調南京翰林院掌院事,並以原先掌南京翰林院事的南侍讀學士張元禎,調京敘用。三位閣老以為如何?”

 
劉健這次沒直接去回答。

 
程敏政這才卸職幾天?

 
就要官復原職?

 
這是張周在暗地裡幫程敏政?程敏政跟張周同時捲入到鬻題案,張周有必要這麼不避嫌疑去幫程敏政?

 
還是說這是皇帝的意思,而只是藉助了張周修書這件事,皇帝想幫程敏政復出呢?

 
“三位。”戴義見內閣三人對此不太願意接受,不由繼續勸說道,“程學士之前在朝為官,也可說是兢兢業業,未曾做出任何有悖綱常之事,若單是因市井一些謠言,便要令他揹負罵名,從此不問朝堂之事,這對朝堂來說是很大的損失。而調他去南京,陛下也充分考慮過他的‘失察’和‘不避嫌疑’,也是為對他的懲戒。”

 
“以其修書之功,令其將功折罪,三位閣老何以還要苦苦為難?”

 
劉健看過李東陽和謝遷,發現二人都沒有要對此發表見解的意願,便點頭道:“也可!”

 
戴義聽到這裡,算是徹底鬆口氣,笑道:“剩下的,就是翰林院參與到修《會典》的,都會以書成之功,官升一級,原先有過修書但暫且不在翰苑的,也酌情升賞。修書之細節,明日朝堂論定,三位閣老這次不會有何意見吧?”

 
戴義還算是客氣的。

 
每說一件,不管是不是對內閣等傳統文官有益的,他都會認真問詢。

 
這也是方便他回去一件一件跟皇帝複述。

 
“嗯。”這次劉健只是點頭表示同意。

 
戴義笑道:“那咱家便要回稟於陛下,有關修書的細節,不妨讓張先生跟三位閣老細說。這也是陛下的吩咐,三位閣老、張先生,咱家先回。”

 
……

 
……

 
戴義得到其滿意的答案,回去找皇帝回稟。

 
卻把張周留下來。

 
送走戴義,劉健三人也沒拿出對張周很不客氣的神色,反而是用一種疑竇、生疏和感慨的神色,上下打量著張周。

 
劉健道:“秉寬,入朝也近兩月,如何?”

 
張周怎麼說也是翰林院的官,跟劉健他們是一脈相承的,劉健還是張周殿試的閱卷官,雙方再怎麼說也帶著身份和地位上的差異,劉健怎麼也要拿出師長的風範,不能讓張周覺得自己小肚雞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