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二百五十三章 親拜閣臣

 
張周拱手道:“回劉閣老,在下於翰林院停留時間日短,多在東宮和城外演炮場之間行走,回府後多念及修《會典》之事,不敢有所怠慢。”

 
謝遷笑道:“你挺本事的啊,你到京也不過半年出頭的時間,就能做那麼多事,旁人在朝一世怕也做不了那麼多。”

 
張周道:“謝閣老言笑了,只因之前學過一些堪輿玄空之術,有算出來的就跟陛下提提,都也是為朝堂穩固,若是能為自己的仕途添點幫助,在下也沒有刻意去避諱,也並非是刻意要行事自專。”

 
“嗯。”劉健點點頭。

 
除了立場有些相悖之外,張周也沒做出什麼人神共憤的事,劉健在張周為人處世或者是道德方面,也挑不出張周的瑕疵。

 
李東陽問道:“陛下可有跟你提過,明日朝上當如何提及《會典》之事?”

 
張周琢磨。

 
相比而言,還是這位善謀的李大學士比較會問,也算是更務實了吧。

 
“陛下的意思,可能是要直接提出《會典》修撰已近尾聲,到時再安排人手加以修撰,至於先前楊侍講的功勳,陛下也會加以肯定,至於是否會提在下在其中的角色,在下也並不知曉。”

 
張周也是想提醒他們。

 
不要什麼事都問我,我又不是皇帝肚子裡的蛔蟲,不可能什麼事都知道。

 
謝遷笑呵呵問道:“那你倒說說,你這書,到底是怎麼修的?旁人煞費苦心,幾十人未曾有大的進展,你三五月內就修好了?還是說你在到京之前,就曾有過修書的打算?”

 
張周驚訝道:“在下不是通過翰林院修書的進展,加上一些個人意見所成?可沒有竊占功勞的意思。”

 
“行了吧。”謝遷白了張週一眼,笑呵呵道,“跟朝中臣僚這麼說說就算了,在我們面前作何還要惺惺作態?這書,到底誰在幫你?”

 
張周道:“要說幫,可能是……程學士相助最多,還有國子監林祭酒幫在下參詳,另外陛下也有意要修成此書……再就是……在下也提過,懂得一些堪輿玄空,或是拿未來已成之書,作為修撰的基礎……所以在下說不敢居功。”

 
“啊?未來已成之書?你有天眼嗎?”謝遷笑著,顯然他不相信張周的鬼話。

 
張周卻覺得很冤枉。

 
自己從來沒這麼坦誠過,都告訴你們我能知道你們未來成書是什麼樣子,當然不是幾年之後,而是幾十年後經過幾個版本修改之後的成書。

 
你們現在想達到那種水平,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楊介夫的事,是怎生回事?”李東陽問道,“濟之說,是你跟陛下進言的?”

 
張周道:“在下只見過楊侍講一面,覺得他或有親眷要離世,此事多由陛下所決定,兄弟二人回鄉省親的決定也是由陛下所下達,在下並未如此建議。至於陛下因何有此決定,在下也不知曉。”

 
張周儼然把自己當成一個知無不言的“好學生”。

 
幫劉健他們窺探皇帝的心機。

 
答疑解惑時也沒有刻意去迴避什麼。

 
但張周在言語之間,有意做出了一種“不是我針對你們,而是陛下有意針對你們”的勢頭,也算是給劉健他們提個醒了。

 
文官當政是很好,但結果很容易適得其反,孝宗仁厚可以受你們擺佈,等以後正德皇帝登基,就算那只是個乳臭未乾的臭小子,仍舊會因為文官所給的壓力,而被激發反抗之心。

 
還不如把自己的姿態擺低一些,不給皇帝壓力,其實也是不給大明找麻煩。

 
“三位閣老,在下只在楊侍講一人身上能探測出一些什麼,多也是根據一些人情世故,或是之前就得知的消息所做的建議。”

 
“陛下也問過在下這個,在下也明確說過,普通人的壽數,是沒法通過天機來推算的,人為因素所佔居多,多數事也不以天機而定。”

 
張周既像是要把自己擺在一個普通文人的立場上。

 
也是在講述事實。

 
他產生的蝴蝶效應已經足夠大,本來應該死的可能到現在都沒死,本來沒死的也可能已身埋黃土,並不一定需要他直接去接觸或直接改變……

 
人文的改變最容易呈現幾何倍數的遞增,楊廷和的母親雖然人在蜀中,張周也沒法確定自己是否已影響到老太太的壽數。

 
至於朱祐樘幾時死,或者是像他把王越從死亡線上拉回來……

 
歷史已經發生改變,張周也明白就算這個時空按照時間線發展下來,就算他再能活幾百年,也沒法再看到這個時空幾百年後自己的出生。

 
這已是一個平行世界,未來已沒有張周,只有穿越者的他所帶來一條全新的時間線。

 
“秉寬,用心做事,也不失為仁臣之舉。”李東陽最後好像是以老師的身份,對張周做了規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