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二百八十四章 四路齊發

 因為出征的事並沒有遮掩,城中軍民都出來相送,也是因為之前張周祈雨時表現出了神蹟,且沒有端著官員的架子跟百姓走在一起,甚至慰問孤老,為他贏得了人心。 

 馬中錫作為現任的宣府巡撫,本也該出來相送,卻因為心中不忿,再加上已經遞交了辭呈,當天便只是讓人出來通知一聲說他染恙在身,沒出來送。 

 “老馬還是小氣啊。”張周當著朱暉等人的面評價道,“都是為朝廷效命,何必計較一時的長短呢?再說寸有所短、尺有所長嘛。” 

 朱暉好奇道:“不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他好似還在嘲笑張周,你一個大明的狀元,這種諺語還能說錯的? 

 張鶴齡則道:“張先生其實在說,老馬再蹦躂他也是寸,休想跟尺相比。做人最重要的是有自知之明。” 

 “這……”朱暉一臉惱火瞪了張鶴齡一眼。 

 好似在說,你什麼時候也學會抖機靈了?你一個不學無術的外戚,這幾個字你能認全了嗎? 

 “走了走了!沿途行慢一些,跟百姓多打打招呼,我們出征可是為父老鄉親去的,要體現出軍民一心,誰要是端著繃著,趁早回家種地去!” 

 張周完全把這當成是作秀。 

 反正他的中軍又不是作戰的主力,既是做樣子給大明的百姓看,讓百姓知道他愛民如子,同時也是給韃靼人看的。 

 他越是張揚高調,韃靼人的目光越凝聚在他這邊,帶兵奇襲的馬儀和王守仁被發現的機會越小。 

 …… 

 …… 

 偏頭關。 

 一份從宣府的調兵公函傳過來,當天朱鳳本還帶兵在偏關以北十幾裡的區域巡查,也是臨時得到王瓊的徵召,匆忙回城。 

 “王中丞。” 

 朱鳳見到王瓊後,總兵府內除了王瓊只有劉瑾。 

 朱鳳還很高興,拿出年輕人顯擺的一面道,“城北二三十里都埋設了威武天火藥,炸點都做了特殊的標註,如果韃靼人敢來,無論是派兵夜襲,再或是埋伏突擊,都能讓其有來無回。” 

 王瓊對朱鳳其實很欣賞。 

 但他覺得……朱鳳卻不像有能力替代王越。 

 王瓊嘆口氣,不由想到了人在宣府的張周,張周才是真正有實力決定西北軍事格局的人。 

 朱鳳? 

 最多算是跟在張周身後跑腿打雜的吧。 

 “知節,不必佈防了,張制臺剛下調令,讓我等這兩日內便出兵,調令是在他抵達宣府之前便已下達,估摸著……他應該是要從宣府出兵了。” 

 王瓊從張周給調函的時間,就大概判斷出,張周是不可能在宣府準備很長時間的。 

 既然張周讓大同和偏頭關兩處都協同出兵,格局就不可能是放炮打兔子那麼簡單,必然是要為某種戰略打掩護的。 

 但具體是什麼,張周沒跟王瓊說明,王瓊也不好去猜測。 

 旁邊的劉瑾驚喜著問道:“是要出兵與***決戰了嗎?” 

 朱鳳道:“雖然偏關周邊百里範圍內沒有韃靼人活動的蹤跡,但在百里之外,就有他們的部族,若我們貿然出擊深入草原,天時地利人和都不站在我們這邊,張兄為何要讓我們在這會出兵?” 

 跟張周的想法一樣,朱鳳對於主動出擊這件事,本身是有排斥的。 

 也不能說朱鳳想當縮頭烏龜,或者說他沒擔當,在偏關和寧遠兩戰中,朱鳳也都做到了身先士卒。 

 但問題是……朱鳳並不是那種有野心之人,心中所抱著的是守成的想法,並沒有極大的開拓進取精神。 

 王瓊道:“張制臺之意,是大同、偏關各點兵將一萬,出塞之後緩慢推進,以火炮為基礎,騎兵穿插,步兵結陣前行,若遇韃靼來襲則正面迎敵,若不然則兩鎮兵馬各有所限。我偏關進兵到一百七十里外的兔毛川南岸止,大同所部進兵貓兒莊。” 

 朱鳳從戰略地圖上找到了這兩個標註點。 

 他不解道:“張兄他要從宣府帶兵到貓兒莊嗎?三路兵馬若不會合,能起到什麼用?” 

 劉瑾道:“兩位,敢問現在能查到的韃靼主力在何處?” 

 現在劉瑾迫切想要一戰。 

 放棄在太子身邊當侍從的機會,來西北,當然是要建功立業,如果連最基本的軍功都拿不到,只拿到一些雞毛蒜皮的,回去後跟朱厚照吹牛逼都不能挺直腰桿。 

 王瓊搖頭道:“或是陛下有讓各鎮出兵,揚我國威之意,此番出兵目的尚不明確。先前已跟城中倉儲等官吏問詢過,此戰耗費恐不在少數。” 

 其實王瓊也沒完全明白張周的用意。 

 在不知道奇襲威寧海的戰術之前,張周只讓宣大三鎮各自往北出兵,意圖非常隱晦。 

 韃靼人是不可能在這時候主動接戰的,出塞百多里的樣子,還如此大張旗鼓,韃靼各部族怎可能會不知道? 

 卻會因為這次的出兵,而耽誤了屯田和修造關隘等事,也會令軍中將士疲於應付,對於三鎮府庫的壓力也很大,因為但凡要出兵就需要用到錢糧,恰恰大明在弘治年間掣肘西北軍政的重大問題……就是糧開中法的改變,西北各鎮的錢糧儲備日漸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