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二百九十一章 後援團

 蒙郭勒津部在貓兒莊也不只是幌子,佈置了可是有五千多防備大明北上的兵馬,也正是看準了這五千兵馬能把大同鎮的駐軍給震懾住……效果也果然很明顯,果然大同鎮兵馬就不敢貿然北上。 

 也是因為大同鎮的將官,壓根就不相信張周的奇襲威寧海計劃能取得什麼成果,所以他們也不覺得去跟貓兒莊的狄夷拼命有什麼好處。 

 就算我們把貓兒莊給打下來,去奇襲威寧海的遠征軍全軍覆沒,那我們豈不是打了個寂寞?我們的死傷誰來負責?倘若兵敗,責任歸誰? 

 王守仁聽到張周的話,心中有一股惱恨,大抵是有恨大明各邊鎮將士不爭氣。 

 張周道:“大明九邊各鎮需要改革,但這種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讓將士們有信心,知道能打勝仗,他們才敢打出來。別看草原各部族的騎兵驍勇,但只要多贏他們幾次,你再看看現在……以前他們若是有近萬數兵馬,會遇到我們萬數兵馬就撤走嗎?這就是改變!” 

 王守仁想了想,不由點頭。 

 張周七千兵馬過來,其中騎兵也不過才三四千,剩下還有三四千的步兵,拖著火炮等,炮彈還不足。 

 就算加上王守仁這部分遠征軍,真要跟蒙郭勒津部在貓兒莊集結的七八千剩餘騎兵決戰,勝負也仍舊是未知數。 

 但現在就是跟以前不一樣。 

 張周來了,隨便對著空地開幾炮,蒙郭勒津部七八千兵馬就這麼灰溜溜跑了。 

 戰場信心的轉變,來自於戰局的變化,或者叫攻守、勝負的變化。 

 王守仁又跟張周談及他與遠征軍奇襲威寧海的經過,張周認真聽他講述完畢。 

 王守仁感慨道:“這一切都歸功於張制臺帶來的新式火器和火藥。” 

 “伯安兄,你不介意的話,以後稱呼我秉寬便可,咱是同年,又共事,你還年長我幾歲,完全不必如此見外。”張周笑著,“共經歷此戰,以後西北合作的機會還很多。就算我以後還朝,你還留在西北,難道你不需要我在朝中幫你運籌,幫你在陛下面前多提請一番?” 

 “這……” 

 王守仁有點被張周的直來直去給打敗。 

 但張周現在所說的,都是實打實的大實話。 

 他王守仁在經歷過此戰之後,當然覺得自己有信心能在西北建立一番功業,能實現自己的抱負,如果就這麼讓他回京師的話……他更會覺得是朝廷對他的打壓,或者是勳臣或張周對他的功勞不滿。 

 張周這麼說,分明也就是要留他在西北。 

 若他在西北,面對官場和軍中那麼多糟心事,可不是每一個人都會跟遠征軍將士一樣,對他言聽計從的。 

 到底人家王威寧還是靠四五場勝仗奠定了聲望,那還是王威寧自行組織兵馬和戰略去完成的勝仗,而他更多是倚靠張周的奇謀和武器。 

 他需要張周,除了依靠於張周的聲望之外,也需要張周在皇帝面前的人脈。 

 “呵呵,伯安你別介意。”張周笑著。 

 “不會。” 

 王守仁也跟著笑了笑。 

 二人的隔閡,似乎已經煙消雲散。 

 正說著,門口傳來傳報聲:“報……唐主事求見。” 

 “讓他進來。” 

 張周讓唐寅進到營帳內。 

 之前唐寅一直負責後勤事宜,昨日迎接王守仁他都沒去,今天再見到王守仁時,突然有種“滄海桑田物是人非”的感覺。 

 出征前你是主事我是主事,才幾天下來,我還是主事而你已經是大明赫赫有名的另一個“王威寧”,成了大明的名將。 

 不就是差了一次奇襲威寧海的勇氣? 

 為什麼當時我沒去…… 

 王守仁沒有避諱唐寅,他問道:“張制臺,此番往陽和口去,萬一守關將士刻意刁難,當如何?” 

 “呵呵。”張周道,“我乃是欽命的宣大總制,還敢阻擋我進關?誰阻擋我,我直接把城關給他轟爛了!這責任還不在我身上!既然要帶兵,自然要有些魄力。伯安你此戰魄力這麼大,我覺得你也會這麼做吧?” 

 王守仁聽完之後,分外覺得汗顏。 

 炸大明的城關? 

 還是自相殘殺式的炸? 

 王威寧有這魄力,你張半仙也有這魄力,而我就不敢跟你們相提並論。 

 張周對旁邊聽熱鬧的唐寅道:“杵著作甚?去跟外面的將士說,休整到中午,便要繼續動身,此後兩天都不得停滯,若是中途有牛羊和牧民難以驅趕的,格殺!要在兩天之內入關,後天入夜之前必須到。” 

 “是。” 

 唐寅急忙出去傳令。 

 心裡懊惱現在就成了個傳令兵。 

 人比人……氣死人。 

 張周拿出一份草擬好的戰報,交給王守仁道:“我寫好了一份上報的奏疏,你給參詳一下。” 

 “是否先等回邊關之後?”王守仁道。 

 張周笑道:“沒什麼大事,如果這兩天火篩真追過來,你就帶人質進關,我跟他會會。呵呵,有我在,我看他火篩這把火還能否燒得起來。火篩?我讓他當漏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