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三百零一章 千金買馬骨

 朱祐樘道:“那時再殺他,也就合情合理。其實朕反倒希望,他最好不要那麼心悅誠服,否則連朕都有些瞧不起他呀!” 

 …… 

 …… 

 內廷會議結束,隨即皇帝帶著三人抵達奉天殿。 

 大朝中,皇帝隨即就把火篩提出要歸順之事,以及準備接受火篩歸順的事說了,也說了讓火篩入京朝見,但卻沒提此提議又張周所提出。 

 “諸位卿家,有何意見?”朱祐樘還顯得很親和,要在朝堂上議論此事。 

 馬上有言官出來奏稟道:“回陛下,韃靼狼子野心……” 

 所用的言辭,跟先前內廷會議時所提到的關鍵點差不多,都是說火篩不可信。 

 朱祐樘認真聽其講完,這才不急不緩道:“諸位卿家,朕想你們都該知曉,中原王朝與北方狄夷的矛盾,已持續了千百年,北患對於中原王朝來說都沒有根絕,而往往安定時,則多來自於剿後的安撫,而非一味的剿滅!大明是無法於草原長久治理的。” 

 農耕社會王朝,跑去草原經營,派人去放牧,那這些放牧的人回頭就會發展成為遊牧民族,成為中原王朝的對立面。 

 滅了一家,還有下一家崛起,那為何不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讓他們從牧民改變成為農民,再試著以他們的力量為中原王朝所用呢? 

 “此番大明西北軍政的崛起,一在於秉寬的神機妙算,屢屢算中韃靼的走向;二來則是秉寬所製出的威武天火藥、神威遠炮等火器,扭轉佔據或也只在一時。因為朕也不確定,韃靼人幾時有可能會將這些火器的技術學了去。” 

 “平草原之事刻不容緩,以朕初步的設想,是用十年時間,但最好是能縮短時限,到五六年是最好。” 

 “在這期間,難免邊鎮會有戰事發生,也會有部族懾於大明的軍威而歸附,若不開先例,則無人敢降。朕就是要先收攏火篩,讓他給大明其餘部族立個榜樣。” 

 屠滽走出來道:“陛下,火篩危害大明日久,為朝廷所不容!” 

 這意思是,我朝士兵跟火篩積怨已久,這人之前殺我大明的將士,現在居然要收編他?將士們怎麼想?百姓怎麼想? 

 朱祐樘道:“地方叛亂的賊寇尚可安撫收編,何以火篩就不行?他要做大明之臣,朕會給他機會,以後邊軍真有機會平定草原,難道對草原牧民也是趕盡殺絕嗎?” 

 “這……”屠滽語塞。 

 不在於他沒道理講,而在於皇帝態度堅決,好像是聽不進去勸。 

 身為吏部尚書,也是要講求個審時度勢的。 

 “未來十年,秉寬畢竟不能時刻都留在西北,以他的威勢方可震懾草原部族,如今還不如趁他留在西北籌劃備戰之時,將火篩收編為大明所用,也不給他進關內的機會,留他在關外,若他真有心背叛,大明朝廷也算是做到了仁至義盡。” 

 朱祐樘話語中的精髓,也為這些大臣所掌握。 

 就算火篩是個朝秦暮楚的小人,我們大明也要拿出大氣的一面,你敢來投,我們就敢收。 

 這代表的是草原是大明疆土的一部分,不會因為忌憚你們草原人,連你們來歸順都不接受,回頭若你復叛,大明也做到了仁至義盡,給其餘的部族立了榜樣。 

 看吧。 

 大明有心接納他,是他自己不識相非要鋌而走險,大明沒有愧對於誰。 

 這境界…… 

 很多大臣聽了,就覺得很高。 

 難怪皇帝會如此堅持要招募一個十有八九回頭會重新背叛大明的火篩,簡直就是千金買馬骨。 

 火篩,我們也沒把你當駿馬看待,就是把你當骨頭架子,給旁的部族打樣的。 

 如此一來,那些本想提議在讓火篩入京朝見路上,把火篩給做了的人,也就不好再出來提議。 

 既然是打樣,那就要把戲做足,就是要體現出大明對火篩歸順這件事的看重,當然也不能厚賞於他,只是給他提供個庇護……不然真就成了給自己挖坑。 

 朱祐樘道:“火篩歸順,更多是因他部族勢弱,已無法於眾敵環伺的草原立足,想借助大明為其靠山。” 

 “將他安置於河套,既給了他草場,也給了他屯田,還給了他建功的機會。”朱祐樘再說這話,大臣接受起來就很容易了。 

 謝遷出面問詢道:“那陛下,火篩部族中被俘虜的族民,當如何安置?” 

 朱祐樘道:“都安置在貓兒莊以南,給他們草場和牲口,同時大明將駐一支常軍在貓兒莊,於貓兒莊重修備禦城塞,留火炮等,宣大總制軍務張周,徙鎮所於大同鎮。” 

 在場大臣心呼好傢伙。 

 皇帝這是準備要恢復大明北關疆土的極限,貓兒莊已經被放棄半個多世紀了,居然想起來要重修城塞? 

 現在連個犒賞三軍的銀子都沒有,修關塞的銀子從哪來? 

 張周駐在大同鎮,只是為了讓他震懾貓兒莊以北,可能被達延部等人佔據的威寧海等草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