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三百二十六章 心學

 張周最近除了給皇帝當顧問,給太子授課之外,並不負責朝廷的公務,兵部的衙所只是去了一趟,至於太常寺卿和後軍都督府左都督的職位,更就是沒時間去顧及。 

 最近他要開始遴選研武堂二期學員了。 

 教官方面,目前留在京能協助他的只有唐寅一人,甚至連教官都可能要栽培一批新人。 

 跟一期學員近乎都是皇帝和張周所決定不同,這次二期學員,朝臣明顯有意要把傳統派系的人塞進來,其中就有之前被舉薦為遼東巡撫而不得的楊一清,除此外兵部也要派郎中、主事協助…… 

 之前傳統文官並不重視研武堂在朝廷的地位。 

 隨著張周在軍政上的崛起,以及研武堂成員被安置到西北各方面並開始掌握大權,研武堂在大明的地位凸顯,現在就算只是個普通的武勳,都想一頭鑽進研武堂鍍金。 

 轉眼已到十月。 

 達延汗跟朵顏三衛的戰事仍舊沒平息,愈發多的消息顯示,朵顏三衛在之前的兼併戰事中吃了大虧,但他們沒有像歷史上那樣,直接被打殘之後徹底歸服,而是趁機舉部南遷,靠近大明在遼東的鎮所,與此同時也積極派人再次請求歸誰於大明。 

 不為別的……就在於朵顏三衛看出來草原的未來不在達延汗身上。 

 大明很可能會成為未來草原之主,但凡這些部族還有點實力,也不會在這時候投靠達延汗。 

 因為張周的出現,草原格局已經被打破,達延汗作為草原各部族的可汗,名義上的領袖,已經逐漸開始不得人心,更多還是因為他沒有在大明的火炮和炸藥面前表現出應有的草原雄主的氣勢。 

 張周感覺,達延汗為了自己的面子,遲早會先跟大明在邊地進行一番周旋。 

 達延汗已近一年未對大明邊地有何動作,至於達延汗下次想從哪裡為突破口,來對大明邊鎮進行襲擾,張周知道已沒法從歷史經驗得到答案,蝴蝶效應產生後,事都被他自己給改變。 

 天涼之後,張周身著一身冬裝,前往翰林院。 

 張周迎娶林儀的時間定下,就在十月十六,最近張周按照朱祐樘的吩咐,也想在文壇之中再立一點威名。 

 張周去翰林院,由掌翰林院事的王鏊陪同,這還是張周在升任侍讀學士之後,第一次以“上司”的身份去見同僚,而與他同科的榜眼和探花,倫文敘和孫緒到現在還只是翰林編修,而他張周跟他們的地位已經徹底不同。 

 翰林院。 

 當天本來沒人待見張周,在傳統儒臣看來,張週上位的方式始終“傷不了檯面”,一個靠讖言和預測,跟皇帝搞私人關係上位,再有能力也會為人所詬病,但因為是王鏊親自陪同,他們也就不得不出來相見。 

 翰林院當天當值的有四十多人,一次都出現在學士房內。 

 王鏊給張週一一做了引薦。 

 別看王鏊平時也很少在翰林院中坐班,但翰林院上下每個人他都認識,而且能準確說出這些人的特長,對他們的職位和能力都有很好的判斷,這些人對王鏊也是打心底尊敬。 

 王鏊在翰林院中的人緣,明顯要比程敏政更好,哪怕二人嚴格來說都不是傳統文臣派系的。 

 “秉寬,你的房間和位子在這裡,已讓人給你收拾過,目前《大明會典》已經成冊,但後續的編修和校對仍在繼續中,你旁的事務不忙,也多過來看看。” 

 王鏊始終是張周的座師,哪怕他對張周的一些舉止都不是很認同,但他對張周還是很和善的,有一股師長的威嚴在那擺著。 

 “是。”張周拱手。 

 旁邊梁儲道:“王學士、張學士,若無他事,我等就先去忙他的事情。” 

 “等等。”王鏊說了一聲,隨即看向張周道,“秉寬,之前你不是說有件事想當眾說說?說吧。” 

 張周從自己帶來的東西中,大概一方木匣,從裡面很鄭重拿出一套書籍來,說道:“諸位同僚,在下只是做了一點微不足道的事情,有了今天的職位,深感慚愧。在下對於修書之事,並不太擅長,卻是對於儒學典籍等,多有涉獵,這裡曾隨手記下一些有關修習學問的感悟,請諸位同僚幫忙參詳。” 

 另一位侍讀學士李傑走過來,笑道:“秉寬,你還修了學問上的書籍?” 

 張周道:“不算修書,只是感悟,還望諸位不要介意,都只是隨手的札記,多多斧正。” 

 說著,張周把一套書的幾本冊子都拿出來,擺在桌上。 

 “呵呵。” 

 在場氛圍本來還挺肅穆的,多數人對張周有很大的芥蒂,但聽說張周以個人名義修書,瞬間在場的氛圍就沒那麼緊張。 

 也不說他們在看張周的笑話,而是都覺得很有趣。 

 一般來說人到翰林院中,就少有時間去顧私人的事情,像張周這樣先修《大明會典》,後搞個人著作的……每個人其實都很好奇,想看看張周這樣一個以近佞出身的儒臣,能在儒家學問上有什麼高深的見地。 

 李傑跟張周平級,為了彰顯他並不對張周嫉賢妒能,他要表現出很熱情客氣的模樣,笑道:“那我便代表翰苑中人,把你隨手的記錄收下,有時間都幫忙給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