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三百三十章 誠不欺我

 劉健搖搖頭,表示自己不知悉。 

 “不會。”李東陽道,“九邊各鎮,目前除了遼東有大規模的調兵,而今就算是寧夏,兵馬調度也都已停了。嚴冬將至,這時候但凡韃靼人不來進犯,大明將士都有懈怠出兵的情緒。” 

 謝遷咋舌道:“遼東這邊出擊,哪怕目的為直取朵顏三衛,可三衛人馬不可能不提前知悉,雙方都會避戰。難道這只是為彰顯我大明出兵的決心?” 

 李東陽道:“昨日我見過馬負圖,他也曾分析過過去數十年之間大明與草原的正面交戰,在景泰之後,每每大明與韃靼有正面戰場的交兵,或以大明奇襲,或以韃靼正面來犯……未曾有大明邊軍大張旗鼓出兵,而能與韃靼主力正面交戰的先例。” 

 劉健道:“馬負圖久經戰陣,這意思是,他也沒看懂?” 

 “嗯。”李東陽點頭。 

 劉健氣息很不勻稱。 

 他道:“以不徇常理之出兵,換取戰場上的得失,這是張秉寬過去一年經常所為之事,朵顏明明已有歸附之意……若是先假意用詔書招攬和接納,再派兵馬與之一戰,也不是沒有可能。” 

 “這……”謝遷道,“都歸順了,何以還要趕盡殺絕?” 

 劉健打量著李東陽問道:“韃靼小王子目前兵鋒於何處?” 

 李東陽搖頭:“不知。” 

 劉健道:“那或再是有以遼東鎮出兵,釣韃靼小王子南下之意,但以遼東出兵不過三萬餘,難以與韃靼主力正面交鋒!” 

 謝遷道:“那張秉寬此舉,可就實在讓人琢磨不透了。” 

 三人面面相覷之後,謝遷道:“我去。” 

 大概謝遷意識到,現在既然琢磨不透,皇帝都不會跟他們解釋,那只有去問張週一個途徑。 

 劉健搖頭:“先過幾日,看陸完率軍從瀋陽中衛西進之後的走向,再去思量。我還是不信,張周能在此戰中有何大的作為。遼東也經不起折騰。” 

 …… 

 …… 

 十一月初二。 

 遼東兵馬從瀋陽中衛進發通遼第三天。 

 進入到地勢相對較高的地方,因為路途難行,加上天氣的寒冷,將士們的抱怨果然比之前多了許多。 

 這天一路迎著西北風走了一天,才走了不到五十里路,大軍駐紮之後,陸完也沒召開什麼軍事會議,只是讓將士們趕緊休息。 

 張鶴齡在遼東境內,還是一條好漢。 

 現在進入到草原地界,他開始慫了,當夜急忙去找陸完商議軍情……跟陸完談了很多,兜圈子半天,中心思想就一條……我們撤兵吧。 

 陸完道:“此戰非戰不可。” 

 “就這樣?”張鶴齡道,“那個陸大人,不是本侯給你潑冷水,你知道王守仁奇襲威寧海的時候,一天走多少裡?而你這一天才走多少裡?照這麼走下去,等咱到了地方,怕是***早就跑沒影了,到時咱可是兩眼一抹黑,容易在草原上回不來。土木堡知道不?大明幾十萬大軍……一夜之間全都沒了啊!” 

 陸完年過四十,看上去就是個儒將,一點都沒有殺氣。 

 他聞言皺眉打量著張鶴齡。 

 將帥不和他聽說過,但下面的將領這麼潑冷水,他還是第一次見識。 

 他心想,果然不能指望這個壽寧侯打仗……陛下和張師誠不欺我。 

 “壽寧侯,莫說是如今我大明已有了厲害的火藥和火炮,哪怕是以往大明出兵,有這般的陣仗,換做是韃靼小王子或是火篩等部,也基本是不會正面交戰的。”陸完耐心道。 

 “他們的騎兵不是來無影去無風嗎?曠野上,他們優勢佔盡,還不跟我們一戰?”張鶴齡不理解。 

 陸完道:“因為大明邊軍背後,有大明朝廷,將士人馬近乎無數,兵員隨時可以補充。而他們折損一人,便真的是折損,沒有補充不說……遇內部紛爭,會此消彼長。” 

 “啊?”張鶴齡聽得一頭霧水。 

 以他的智商,最基本的行軍道理,都要跟他深入淺出說半天,他才可能理解一二。 

 陸完道:“你以為我們是要正面與他們交兵的嗎?其實陛下早從薊州派了另外一路騎兵,長驅直入,達潢水上游,待朵顏等部族人馬西撤時,埋伏與之一戰。將士們或已抵達數日,我等若不進兵,如何將朵顏三衛逼著東進?” 

 張鶴齡驚訝道:“你是說,還有另一路人馬?多少人?” 

 陸完搖頭:“多少人馬不重要,但那一路人馬卻並未有大批的騎兵,所帶的近乎是大明在薊州近乎全部的火炮和火藥。” 

 張鶴齡急忙問道:“那怎麼確定他們走那一路呢?” 

 “是張侍郎所言。” 

 陸完笑著,一臉輕鬆適然,“不過以我想來,朵顏三衛既知我軍出兵,目的是在為三衛之故土,定以為我軍路途是為北上,往西撤是為最佳之選。哪怕只有一路走了潢水上游……呵呵,其實就是去多少,埋伏多少。三衛素有不和,如今這局勢,分道而行是必然……西撤的路就麼多,總會碰上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