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三百八十七章 早有後招

 
“是啊。”周經感同身受道,“自己算出雹災,讓旁人去說,該美其名曰說不想與朝中臣僚相鬥,想早些還鄉,如此詭異的言論便是欺瞞聖上。其心可誅啊。”

 
謝遷眯著眼一臉怪異笑容道:“周部堂,慎言啊。”

 
先前皇帝還說了,不要不講是非只講立場去黨爭,現在你周經就是在犯禁啊。

 
白昂氣惱道:“年紀輕輕的,還是狀元出身,就不能用心做事?哪怕有天火藥和新炮,有治軍的才能,也可以步步為營,這般急功近利,卻也不過是個沽名釣譽之徒罷了。”

 
劉健看到眾人對張周的攻訐,也並不以為然。

 
明擺著的。

 
攻擊張周越激烈的,就是那些即將退下去的老臣,還有一個……則是從張周入朝就一直看張周不順眼的閔珪,而閔珪也因為是即將升任刑部尚書,想把張周這個政敵給搞下去……

 
這麼看起來,皇帝的認知也沒出偏差。

 
還是為了黨爭而黨爭。

 
通政使元守直道:“那到底該怎辦?張秉寬回鄉三個月,若期間真有什麼事,那豈不是說今日功虧一簣?”

 
謝遷道:“怕不是功虧一簣那麼簡單了!”

 
言外之意,還要搭上個閔珪,甚至以後沒法再以災異攻擊張周,還有以後張周於朝中站穩,依附於張周的人會越來越多。

 
元守直一股暴脾氣上來,喝道:“他算出來的雹災就不算是雹災了?上天為何會降雹災,諸位心中難道沒數嗎?”

 
徐瓊道:“可不能這麼說啊,如果這場雹災真的是上天所降下的警示,那為何就不能說,是因為朝中諸位要參劾張秉寬,上天看不過眼才有此劫呢?”

 
沈祿也跟著幫腔道:“說得正是,對於百姓來說,這場雹災雖然有所損失,但也還是因為朝廷提前做了通告,以至於百姓受災大大減輕,這在以往可從未有過的事情。敢問諸位一句,如果你們是普通百姓,也是靠天吃飯的,是應該感謝萊國公,還是恨他?”

 
“你什麼意思?”元守直等人怒視著沈祿。

 
二人都是通政使,元守直官大一級,如此也是在質問屬下為何跟自己對著來。

 
但沈祿也並不懼怕這些,他道:“得民心的,也能得陛下之心,這道理諸位不會不懂吧?”

 
白昂道:“張秉寬這般靠妖言惑眾上位之人,如何能贏得民心?”

 
此時謝遷聽不下去了,他嘆道:“諸位還是別在這裡亂說話了,到民間去走走,聽聽百姓說什麼,不要自以為是。”

 
“謝閣老,你這是何意?”白昂瞪著謝遷。

 
謝遷想到昨天自己在市井所見所聞,看到百姓真心為朝廷感念恩德,尤其是雹災發生時,市井井然有序的場景,他不由感慨道:“民心這東西,可不是靠我等來撐著的,百姓只看自己得到什麼,不看其立場如何,這市井之間迷信的人比比皆是,否則這災異之說說給誰聽呢?”

 
在場大臣沉默。

 
也正是因為普通百姓迷信,所謂的災異言事才有市場,如果都不信,或者不信的人多,誰還會拿什麼天數、天意的說事?

 
謝遷又道:“但也正因為市井的人相信,他們便會看到,張秉寬屢屢命中天意,並以此來為大明和百姓帶來一些利益,他們自然就會站在張秉寬一邊。”

 
元守直氣惱道:“治國安民,難道是他張秉寬所為?”

 
謝遷有點聽不下去。

 
他感覺出來,這些當官的,都覺得百姓的安居樂業,是他們給帶來的,而不是百姓自己努力所得。

 
文官治國,卻總以“父母官”的身份自居,甚至覺得自己是對百姓的恩德,而沒有考慮到百姓真正需要什麼,也沒考慮過誰養活誰的問題。

 
謝遷到底是相對開明的儒官,他道:“張秉寬於邊地用事,驅走胡虜,難道不算是安民嗎?換了諸位,是希望跟過去幾年一般,天天要為那些邊情而煩擾,還是像今天這般?”

 
“別說了。”

 
李東陽拉了謝遷一把。

 
李東陽看出來,謝遷所說的這些話,在那些義憤填膺的文臣中並沒有市場。

 
說白了。

 
現在正是個講立場不講是非的時候,都在氣頭上,覺得張周是亂臣賊子,跟這些文臣講道理他們能聽得進去?

 
黨政這件事,是不分對錯的。

 
“英國公,你來說兩句。”謝遷突然瞄準一旁看熱鬧的張懋。

 
“我?”張懋打個哈哈,“老夫年老體邁,說起來最近腦子也有點健忘,卻不知你們說的是何事。”

 
元守直道:“英國公裝什麼糊塗?聯名參奏,不是你所為?之前拿雹災參劾張秉寬的人也是你吧?你敢說自己提前毫不知情?”

 
張懋道:“天地良心,我也不過是從欽天監得知此消息,便想著助諸位一把,才會冒風險上報。要怪,你們還是怪欽天監那位吧。”

 
“欽天監正呢?”

 
眾人這才想起來,還有個“罪魁禍首”吳昊。

 
但尋摸一圈,發現早不見吳昊的人影了。

 
吳昊又不是傻子,先前朝堂上直接爆出是張周告訴他雹災的事,他既當了奸細,被皇帝和張周利用,還因此把整個朝臣坑了進去,也說明了他自己很沒有本事……當時就想找地縫鑽,現在朝議都結束了,他還不趕緊開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