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三百九十五章 心學“大弟子”的造詣

言外之意,他堂哥孔弘緒那邊的兒子,無論有多少個,都不能過繼給孔弘泰。

 
張周道:“這事也就這麼一說,要是過繼出來,從宗法上來講,就不屬於原支了,也不是說沒資格繼承。”

 
“不是有商量餘地嗎?”孔承源道。

 
張周笑道:“閣下,你侄兒來跟我說,我能理解,但你來找我,是說你也想謀求爵位嗎?兩位……”

 
“咳咳……”孔承源一聽,不由尷尬咳嗽起來。

 
這話也能直說的?

 
唐寅在旁好似挑事一般道:“你們兩家應該是聯合在一起,要謀求這爵位了吧?”

 
“呃……”

 
叔侄二人對視一眼,他們看出來,張周作為大明方士出身,哪怕是個狀元,說話和做事風格,也跟那些傳統的文臣大相徑庭。

 
孔承源道:“實不相瞞,我們的確是為明正朔而來,當初我大侄南溪得承爵位時,族中便有不少人反對,他不思皇恩,做出有違倫常國法之事,更是為世俗所不容,他的弟弟我的侄兒東莊,則品性極好,奈何他無子。如今到這境形之下,當以我三侄,也就是弘弼之子為嗣,方彰顯宗法之事。”

 
“呵呵。”張周還沒做什麼反應,旁邊的唐寅已經在笑了。

 
那笑容大概在說,宗法的事朝廷還沒定,你們孔家兩叔侄倒好像替朝廷和孔家都給定下來。

 
你們的臉可真大。

 
“有道理啊。”張周指了指這對叔侄,對唐寅道,“伯虎,你怎麼看?”

 
唐寅皺眉。

 
你說有道理,還問我怎麼看?是讓我順著你的話頭,也說這件事很有道理,順帶給分析分析?

 
唐寅道:“在下人微言輕,不敢擅自議論衍聖傳承之事。”

 
我就一個讀書人,讓我去議論讀書人老祖宗孔家一脈傳承繼承的事?就算我說得對,也會有人覺得我無事生非,這種麻煩我唐某人可不會去主動招惹。

 
張周嘆道:“其實唐中丞的話,也就是我想說的,你說我一介書生,妄自議論此等事,容易為人所不齒啊,就算陛下不定,也會讓朝議來定。而今相關的朝議並未進行,我人也不在京師,你說我能給你們什麼保證呢?”

 
你們來找我,我能理解,你們或許認為我說得上話。

 
但這件事始終不是我張週一人能定的,皇帝以後肯定會以廷議來商定繼承的事,或在孔弘泰死之前,或在死之後。

 
“但是……”孔承源欲言又止。

 
張周笑道:“你們想找我幫忙,這心情我是能理解的,但還是要參考宗法,最好是成法案例,你們有嗎?”

 
“過繼他人之子,此等事……無須成法呀。”旁邊的孔弘弼道。

 
張周道:“你的意思是說,過繼兒子,隨便過繼誰都行是吧?”

 
孔弘弼急忙道:“學生並非此意。”

 
張周搖頭道:“理論上來說,衍聖公要過繼子嗣,從其兄長門下過繼,是最為妥當的,長子不能出繼的話,便以次子為繼,這也是宗法之一。以此還可上奏言事,若是要以罪宗不得為繼的道理,那就要從旁支來挑選,你們方才有機會。”

 
“是啊。”叔侄二人眼神都熱切起來。

 
張周道:“那就直說了,你們憑什麼認為,陛下會以旁支的孩子來過繼,而不是以長子嫡孫之子來過繼呢?給我個理由。”

 
“這……”孔弘弼道,“您不都說了?罪宗無法繼嗣。”

 
“這只是個說辭,你們還是要說服朝中元老大臣,我一人之力是不夠的。”張周道,“或者這麼說吧,你們可要把規則都定好了,憑什麼你們二位說得就有效?孔家上下是否願意跟你們聯名?天下讀書人是否願意認同?陛下和朝中臣僚是否會認可呢?”

 
“啊?”

 
孔家叔侄二人似乎還沒理解透徹。

 
張周笑道:“宗法的事,也是由約定俗成來定,朝廷立旨,並不能打消世人的議論,最後誰來繼承,還要看你們孔家內部到底支持誰人的多,還有就是看文人輿論如何了。現在你們可要發揮自己在族中的影響力,多拉攏一些人支持,還有就是贏得讀書人的推崇……”

 
“我這個人你們應該知道,我只負責算天意,並不負責算人事,宗法的事要靠宗族內部依照國法來解決。你們可明白?”

 
孔弘弼問道:“這到底是……”

 
“明白,明白。”孔承源趕緊拉了孔弘弼一把,主動應承道。

 
張周笑道:“很好,不枉我白費口舌,那你們就回去準備,我希望回頭能見到更多支持你們說法的奏疏,需要很多人聯名啊。”

 
“是,是。”孔承源起身,一臉恭敬道,“日後也需要在談論此大事時,得到張學士您的鼎力相助。孔氏一族必定感恩戴德,也會厚禮相贈。”

 
……

 
……

 
送走孔家叔侄。

 
唐寅也有點一頭霧水道:“孔氏一族真會有人支持他們?還是你是在敷衍?其實就沒必要相見?”

 
“誰說的?”張周道,“你當我剛才囉嗦那麼多是幹嘛?不為製造點他們內部的矛盾,我出來湊這熱鬧?”

 
“矛盾?”唐寅皺眉。

 
張周的思路還就是與人不同。

 
張周道:“孔氏一族的傳承,如果一切都依照宗法的話,那還要朝廷做什麼?讀書人到底是尊重陛下,還是尊重他們?現在是個衍聖公就想娶大學士之女……以文人典範而自居,你以為陛下看他們就很順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