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四百一十一章 朱大才子

 
幾人都打量著朱厚照。

 
你小子,罵人的時候怎麼連自己都罵的?

 
“我沒說幾位,幾位相信我,我一定會回報諸位的,請你們相信我,那詩真是我寫的。”朱厚照道。

 
“是,是。”

 
孫澈三人嘴上這麼說。

 
但其實內心已經完全不信了。

 
最初他們相信,是因為那三首詩他們第一次看到的確是在朱厚照這裡,流傳出去也是他們流傳的,誰知成名之後才開始有人說那詩是自己寫的。

 
可如果真要去細品的話……你一個十歲的孩子,能寫出三首當世無人匹敵的詩詞,誰信呢?

 
那三首……縱觀整個大明,開國這一百多年來,近乎是無人能及,大概只有于謙那首膾炙人口的《石灰吟》能與之媲美……居然全出自你手?

 
當然一般的學子說是自己寫的,他們也不信。

 
吹啥牛逼呢?

 
一個個都是詩聖在世?

 
但要是程敏政說是他寫的,世人就多少釋然了,以程敏政這一生的經歷,對於後進學子的提攜,還有對於堅韌不拔品格的追求,以一生的閱歷寫出那三首詩,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說白了,連孫澈他們也是喜歡“趨炎附勢”的,好像誰名氣大,就能寫出名作佳作一般。

 
……

 
……

 
朱厚照搬新家。

 
雖然朱厚照不讓胡峰他們過去住,但幾人還是想過去混個臉熟,至少能輕車熟路找到朱厚照的住所,保證朱厚照仍舊是自己在南京城的長期飯票。

 
幾人乘坐馬車到了朱厚照的新宅,等下了宅子,已有劉貴帶著人在等候。

 
他們腰間沒有別武器,不過宅院之內其實已有錦衣衛入駐。

 
本來朱厚照是不會同意讓錦衣衛貼身保護自己的……也是因為他玩累了,想恢復一下皇宮裡那種無憂無慮的生活,這才願意搬過來。

 
“這宅子不錯啊。”

 
胡峰幾人下來之後,才發現這宅院的規格,明顯超出了他們的預期。

 
“公子。”劉貴上前施禮。

 
朱厚照道:“臉熟,我見過你。”

 
劉貴道:“小的劉貴。”

 
“嘿嘿,好,會辦事,以後我記住你了。”朱厚照笑著。

 
劉貴是知道朱厚照身份的,一聽差點跪下來給朱厚照磕頭,但好歹他現在也是見過場面的人了,怎麼說也跟著王守仁打過威寧海之戰,跟著唐寅在朝鮮國度漢陽城完成政變,腥風血雨都經歷過,這會心理素質也提高了很多。

 
“公子請。”劉貴在前引路。

 
孫澈拉了朱厚照一把,問道:“朱兄弟,這位是?”

 
朱厚照道:“我先生家的人,給我安排住所的。”

 
孫澈驚訝道:“令師果然不是一般人,這宅子一看就是顯貴之家的,他到底是何身份?不知在什麼府衙高就?”

 
“算了,不提。”朱厚照諱莫如深。

 
幾人進到院子裡,本來還有錦衣衛準備上前保護,但見有外人在場,他們也都識趣退到後院去了。

 
“看看什麼風,把我這位弟子,給卦來了?”

 
張周的聲音從正堂傳來。

 
在正堂,還有同樣一身便裝的程敏政、吳雄。

 
二人都是在等太子駕臨的。

 
程敏政一看到朱厚照,也是吸口涼氣,至於吳雄沒見過太子,但之前就得到張周的授意,也知道眼前這位是什麼人了。

 
“你……你……”

 
胡峰打量著張周和吳雄,這兩人他眼熟,正是把他從江寧縣縣衙撈出來的那兩位。

 
朱厚照走過去,恭敬行禮道:“學生見過先生。”

 
吳雄和程敏政也沒想到,朱厚照居然對張周如此彬彬有禮……口中稱呼先生,而不是稱呼官名之類的,那感覺……就好像張周是太子的啟蒙恩師一般。

 
本來吳雄還覺得張周不過是靠奇淫技巧上位,看到太子這般恭敬,他知道就算被人誤會是張周的黨羽,好像也值得了。

 
這條賊船……值得上。

 
張周引介道:“程先生,吳先生。”

 
“見過兩位先生。”朱厚照也很客氣對二人施禮。

 
程敏政這邊還好說,吳雄這邊則手足無措,即便張周囑咐過不能人前洩露太子的身份以免令太子陷入危險,但他雙膝還是有些痠軟。

 
“見過幾位。”孫澈代表幾人給張周等人施禮。

 
張周則笑望著胡峰道:“又見面了?”

 
胡峰道:“原來閣下乃是朱公子的恩師,難怪會出手相助,在下感激不盡。”

 
孫澈好奇道:“你說有人相助,原來是……”

 
“都是小事。”張周道,“小徒從京師而來,一路上受你們的諸多照顧,你們到了南京之後,我盡一點地主之誼,也是應該的。”

 
“多謝。”胡峰也不知張周到底是什麼功名。

 
他本身有生員的功名,倒也不會隨便自貶身價自稱“學生”。

 
但感激之情還是有的。

 
張周道:“幾位,小徒前來,我帶了幾位先生一同考校他,不知諸位可否……行個方便呢?”

 
差不多就是逐客令了。

 
孫澈很識趣道:“回頭再來拜訪。朱兄弟,我們回頭再來探望。”

 
“嗯。”朱厚照笑著點頭,目送幾人離開。

 
……

 
……

 
三人從宅院裡出來,仍舊有點魂不守舍的。

 
“我早就看出來這位朱壽兄弟不一般,別看他衣著普通,但出手是真的闊綽,想來應該是顯貴之家的公子,到南京之後你看看……連官府都有人能出手相助。”公冶平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