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數據分析


“賀喜陛下,此戰之後韃靼必定長久不敢來犯,大明邊陲各處可以安心備戰,為一舉蕩平草原做籌備。”

 
李榮年老持重,於此時先跟朱祐樘道喜。

 
朱祐樘臉上的赤紅之色久久不能消散,也到了坐立不安的地步,人好像魔障了一般,一會笑,一會似又有些憂愁,就好像有滿心的喜悅不知道該去找誰分享。

 
以前有事的話,直接去找張皇后說。

 
但現在他更想跟張周分享這個好消息,可惜張周作為整件事的策劃者,人卻在南京,沒法第一時間與他分享勝利的喜悅。

 
“秉寬,對了秉寬……是的,秉寬。”

 
朱祐樘一時有些語無倫次。

 
蕭敬笑著請示道:“陛下是要給萊國公頒賞嗎?”

 
“是,給秉寬賞賜。”朱祐樘一臉欣悅。

 
有了功勞,就算不能當面分享喜悅,但遠程給加官進爵總可以吧?能給的全給上,以體現出當皇帝的也懂得“知恩圖報”。

 
蕭敬道:“可是陛下,如今萊國公已位列國公之位,實在沒什麼可賞的了。”

 
“也是啊。”朱祐樘這才意識到,要給張周在爵位上做一些升遷,好像已經沒辦法做到了,“對了,秉寬還有兩個兒子,他的長子或是要繼承萊國公的爵位,但他的次子……”

 
長子以後當萊國公,次子也要給整個爵位,這樣張周便以一人為後代整倆爵位回來。

 
也不是說沒有先例,比如說開國元勳徐達,再或者是成國公和安邊侯……只要皇帝樂意,賞幾個都行。

 
蕭敬一時不知該擁護還是反對,因為他覺得,自己的處境也很尷尬。

 
明明想聯合文官去壓制張周,卻是越壓制,張周越牛逼,如果再跟張周為敵的話,只怕自己很快就要被李榮取代了。

 
別人不明白皇帝為何重新啟用李榮,但他蕭敬卻是心知肚明。

 
如果司禮監用個新人,那他蕭敬退下去,司禮監掌印也應該由陳寬繼任,因為陳寬在司禮監是僅次於他的資歷……但要是李榮上來的話,那皇帝要將他蕭敬給革職閒住,李榮就要重新執掌司禮監,這分明是皇帝對司禮監眼前這三位太監不滿了。

 
就在蕭敬遲疑時,李榮卻主動走出來為他擔當道:“陛下,此戰畢竟並非萊國公親自引兵,但以萊國公的雄韜武略,主持大明的軍政料想應該是綽綽有餘的。或可以在張氏旁支上,給萊國公一些賞賜。”

 
“對。”朱祐樘聽了李榮的話,看似是在“踩”張周,但卻讓皇帝聽著很順耳。

 
現在當務之急,是要給張周剛出生不久的兒子再賜個爵位嗎?

 
明明是早點把張周拽回京師來,讓張周當兵部尚書。

 
這還是他跟馬文升的賭約呢。

 
想到這一點……朱祐樘又格外激動。

 
朝臣針對張周,覺得張周喜歡策劃一些冒險的戰略,現在就讓你們知道,朕的秉寬是多麼牛逼,這場仗打得是有多振奮人心,也讓你們知道秉寬的厲害,知道朕的識人之明!

 
你們在朕的秉寬面前,都是渣渣!

 
“朕記得,秉寬還有個兄長,但似乎關係不佳。”朱祐樘道。

 
牟斌出面拱手道:“回陛下,正是如此,以錦衣衛所查,萊國公的兄長名張掖,與其子張平二人,曾多番來叨擾萊國公,並於開春時北上遼東,被萊國公留在軍中效命,而今並未回南京。”

 
朱祐樘笑道:“即便只是普通人,也懂得為國效命,張氏可真是滿門忠烈啊。”

 
這評價……

 
就很離譜。

 
蕭敬等人都在想,張秉寬的魔力真是大,他的兄長和侄子在軍中當苦力,都能讓陛下覺得他們是在為國效命,可真是就沾了大明第一勳臣的光了。

 
“賜給其兄長錦衣衛千戶的實缺,京師錦衣衛或多有擁塞,便賜給南京錦衣衛的千戶,他的兒子……給個百戶吧。以後讓他們能盡心為朝廷效命。”

 
朱祐樘很慷慨。

 
就算張掖和張平兩個人寸功沒有,就因為張周有功勞,就直接白送他們錦衣衛實缺,還不是寄祿官,京城錦衣衛騰不出位置,就給南京錦衣衛實缺千戶和百戶,如此一來張掖父子倆可說就是麻雀變鳳凰了。

 
“秉寬身邊幾個錦衣衛,也都給升一下,之前給秉寬所賜的……錦衣衛指揮僉事已不夠,給升錦衣衛指揮使吧,暫且先寄祿,待將來再做更變。”

 
說是京師的錦衣衛實缺不足,但要給張周賜的時候,就夠用了。

 
張周的妾侍王明珊是大明第一位女錦衣衛副千戶,現在皇帝直接給錦衣衛千戶的職位,同時還有張周身邊的孫上器、劉貴和賈老水等人,也都會因此而升遷,如此可就真的印證了什麼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朕這兩天也累了,先去休息一下。明日朝上,朕也是該提,把秉寬召回京師來了,無論秉寬在南京的差事有多著緊,也先放放,回京師來為朕出謀劃策!”

 
“真是振奮人心啊!”

 
朱祐樘仍舊沒從之前大捷的興奮中走出來。

 
之前幾戰,都是以幾百、上千為單位,取得的捷報,現在直接過萬,甚至得回的雙耳數量已經近萬,這對大明邊戰來說,是一種質的飛躍。

 
朱祐樘之前對於平草原,還只侷限於幻想,覺得要以此為終身奮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