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數據分析

 
而此一戰結束之後,皇帝似覺得,勝利就在眼前了。

 
李榮提醒道:“陛下,還有新建伯呢。”

 
“新建伯嗎?不急。”朱祐樘道,“如此的功勳,朕能忘了他不成?只要他功勳卓著,如秉寬一般,也不必拘泥於文臣不能得公侯的侷限,這也是有先例的,以後平草原也不能指望秉寬一人所完成。新建伯可為秉寬有力的臂助!秉寬用人的眼光,實在獨到,不服都不行啊。”

 
這點就連挑剔如蕭敬,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鬼能想到,一個新科進士,也不懂方術,雖是狀元之子,但也初出茅廬毫無為官領兵的經驗,能被張周用成這樣?

 
別說此戰是張周所策劃的,就算沒有張周的策劃,只是給朝廷舉薦一個能領兵打仗如斯的大牛貨,也都能讓張周名垂青史了。

 
蕭敬趕緊想證明一下自己還在,他也出言提醒:“陛下,還有文華殿……那些臣僚。”

 
“他們嗎?”

 
朱祐樘一想,感慨道,“朕本想與他們一同知悉此捷報,但眼下朕只顧著自己,未想到他們。那也不必煩擾他們了,明日朝上,朕再對朝臣一同公佈此事。”

 
在等消息的時候,朕對你們是一視同仁的。

 
朕還想著在你們面前裝逼。

 
但現在捷報真的來了,朕只想著自己去高興,至於你們……無足輕重,朕也無須跟你們分享這個好消息,有沒有你們對於整體的戰局也沒啥影響。

 
你說你們不會給朕出謀劃策,還總唱反調,這場大捷你們沒幫倒忙就是好的。

 
那就跟別人一樣,明天早朝朕一併宣佈就是了。

 
“李榮,你去。”朱祐樘指了指李榮。

 
這令蕭敬產生了極大的危機感。

 
如果說這次文臣失算了,那他蕭敬也很可能要揹負連帶責任的,是否就是說,在他為司禮監掌印不過一年的情況下,皇帝就要以李榮來取代他了?

 
李榮道:“陛下,是不跟臣僚談及此戰的捷報?”

 
“他們還能不知道嗎?細節不必詳說,你自己把握吧。”朱祐樘也不太在意這些事了。

 
什麼批閱奏疏,什麼朝事公務的,都可以拋諸腦後,雖然跟身邊人分享此戰的勝利,沒有直接跟張周交談來得過癮,但也不妨礙他去找張皇后、賢妃吹吹牛逼,順帶還可以去找老太太周太皇太后去分享一下。

 
……

 
……

 
當天的文華殿內,一群被臨時徵調過來參議軍機的人,正對著一堆的奏疏,甚至有點百無聊賴。

 
李東陽趁著出去解手的時候,回頭看了一眼本該給張懋準備,但當日卻空著的位子。

 
“英國公這是怎麼回事?”周經看李東陽要開小差,他也起來搭個伴。

 
在文華殿內,李東陽、周經和張懋三人,算是官職和地位最高的,之前幾天有什麼事要參議,諸如西北又有一些隻字片語的邊情奏上來,要給出意見,也都是以他三人的意見為先。

 
李東陽道:“稱病,至於具體原因,誰知道呢?”

 
李東陽對張懋可太瞭解了。

 
張老頭名義上是武勳之首,但往往喜歡倚老賣老……其實張懋也不是很老,就是仗著資歷深,還有就是世卿世祿,只要沒有謀反等大的過錯就能把爵位延續下去……

 
開小差這都叫小兒科了。

 
二人才剛走出文華殿,就見到遠處一行人過來,為首的便是李榮。

 
李榮明顯也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二人只能先駐留等李榮靠前,李榮見到二人急忙施禮道:“見過兩位部堂。”

 
“李公公有禮了。”李東陽回禮,“是陛下有何吩咐?”

 
李榮笑道:“是的,陛下說,諸位可以先回了。”

 
“嗯?”一旁的周經皺眉。

 
在文華殿裡沒事幹等了多日,突然之間這奇怪的“小內閣”,就這麼說散就散了?

 
李東陽問道:“是何緣由?”

 
李榮臉上笑容不減,客客氣氣回道:“二位部堂回去之後,必定便知曉了,明日早朝時,陛下也會如實說明。大明邊陲,可是許久未曾有過這般的盛事了。”

 
說是不讓說,但其實連朱祐樘也知道,捷報是瞞不住的。

 
而且也不用瞞。

 
只是一些小的細節,皇帝覺得,還是當著朝上文武百官的面提出來,更能體現出擲地有聲,也為張周和王守仁表功,同時宣佈張週迴朝,也就顯得順理成章。

 
“贏了?”周經一聽就明白過來。

 
還是李榮暗示的好,一臉笑眯眯的,說大明邊陲有盛事?這不是捷報是什麼?

 
可問題是……怎樣的捷報還需要先瞞著?

 
陛下就算覺得想當眾宣佈,親自來一趟,在我們面前宣佈一下,效果不也差不多嗎?還是說這個捷報其實是有“門道”的,諸如殺敵很多,但己方折損也很多,需要斟酌說辭,再或者是殺完了沒有證據,沒帶回首級等物,再或者是……

 
總之就算周經猜出來是捷報,他也不認為這場捷報是無可挑剔的那種。

 
李東陽倒也顯得不太在意,道:“大明邊鎮安定,乃是我等臣子一心所願,無變故就好。那由在下進去通知諸位一聲,不勞煩李公公。”

 
“好,多謝李閣老。”李榮笑著給李東陽施禮,隨後也不進文華殿,轉身便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