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四百三十四章 三孤已穩,三公可期

 張周從南京動身回京了,已經在路上。 

 這是京師朝官所得知的消息。 

 關於張週迴京之後的安排,皇帝三緘其口,有讓他當兵部尚書的說法,是最主流的,也有說他可能會直接當吏部尚書,畢竟南京兵部尚書調為吏部尚書也是可以的,前面的倪嶽就是。 

 還有現在李東陽為代表做出的分析,皇帝可能是想讓張週迴朝當工部尚書,因為在李東陽看來,皇帝在短期之內似並無讓張周直接出兵草原的計劃,那讓張周主持兵部之事,或不及讓他主持工部,因為張周最近總在忙什麼開礦、造船、修關隘、鑄造火炮等事。 

 就在朝野上下還在猜測時,這天朱祐樘再一次召集了上聽處的內廷會議。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皇帝還特地把內閣中並非上聽處成員的劉健、謝遷叫來,等於說是內閣跟上聽處的雙重會議。 

 六部尚書中,周經卸任戶部尚書之後,他臨時的上聽處成員也沒有傳給佀鍾。 

 張懋作為武勳之首,上聽處的位置鐵打不動,再就是李榮和馬文升了。 

 “之前半月,草原的消息不斷傳來,說是韃靼在經歷了之前官山之敗後,內部發生動盪,韃靼小王子的汗位受到了挑戰,朕便想,要再趁機給他拱一把火。”朱祐樘道。 

 劉健難得有這種內廷跟皇帝商議軍機大事的機會,也不出意外的,他出面反對道:“陛下,戰事剛休,且馬上要進入到寒冬,草原地勢特殊氣候不定,此時出兵並非良機。” 

 有劉健在。 

 好像連上聽處的成員都啞火了,大概只有張週迴來,才能跟劉健稍微叫板一下。 

 朱祐樘道:“朕沒有說要以邊塞的兵馬,出擊草原。” 

 “這……” 

 劉健一時很尷尬。 

 我反對了個寂寞? 

 既然陛下您沒有出兵之意,那還說什麼“拱一把火”?莫非是想在達延汗正統性的問題上,做一些文章? 

 朱祐樘語氣平靜道:“朕準備賜給蒙古蒙郭勒津部的頭領,也就是火篩,一個東勝侯的爵位。由他引兵北上,替大明完成拱火之事。” 

 此言一出,在場幾名朝中重臣皆都驚訝。 

 要說會玩,還是陛下您行啊。 

 讓火篩去打達延汗?不知道在火篩歸順之前,他們是穿一條褲子的? 

 謝遷道:“啟奏陛下,以臣之所見,火篩狼子野心從來都無誠心歸順之意,先前西河套之地為韃靼入寇,火篩名義調兵,卻遲遲未有動作,以至於寧夏邊境為韃靼劫掠甚多,其未曾有任何相助。此等之人實在不可信。” 

 朱祐樘點點頭道:“朕也認為如此。” 

 皇帝居然順著內閣大臣的意思說話。 

 謝遷突然還有點不適應……他突然想到,好像自從張周崛起之後,皇帝已經很久沒采納他們內閣意見了,以往君臣和睦的關係,早就不復存在了。 

 今天有點君臣關係回暖的意思啊。 

 朱祐樘道:“但此一時彼一時,新建伯於官山一戰重挫韃靼本部,蒙古尤其是南邊的那些中小部族,也應該清楚,除非歸順於大明,並以此來建功立業,才能換取於草原上繼續生存的機會。諸位卿家不會是吝嗇一個東勝侯的爵位吧?” 

 什麼侯爵之類的,如果是對內,文臣的確很吝嗇。 

 但若是賜給火篩,那就無所謂了……一個歸順的外族首領,就算給他封王,他也不算是正統的大明勳貴,如果能用這個虛名一般的爵位,讓他為大明效命,跟巴圖蒙克玩命,那就太完美了。 

 “而且,河套之地朕也不打算再讓火篩駐牧了,那是大明的疆土,接下來延綏等處將會在河套之地修築關隘,將那邊的田地和牧場皆都收歸國朝關隘守禦之下。” 

 朱祐樘道,“若是火篩能在此戰中立下功勞,朕會將威寧海等處,再賜還給他,讓他為大明鎮守疆土,成為韃靼南下犯邊的屏障。如果他未曾立功……任由他自便吧!” 

 此話一出,大臣這才意識到,皇帝現在硬氣了。 

 看似是在給火篩好處,好像是在收攏火篩,但其實就是看不上火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