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四百八十六章 勝負由他


  張周這個大明軍械廠“廠長”,本來還打算到中午左右再去驗炮,結果大清早,李榮就帶著廠衛的人過來送禮。

  李榮臉上堆著笑容,恭維著跟張周講述了有關花馬池設伏取勝之事。

  “戰果斐然,只是相比於之前幾場……張先生,您是知道的,如今陛下對於西北戰局的期許……頗高……”

  李榮與張週一起入宮的途中,也表明了一下如今的情況。

  大概是說,皇帝的期待值太高了,一般的勝利已經沒法讓皇帝覺得這是一場“大捷”,不過殺個千八百人的,其實也夠在大臣面前吹牛逼的,不然的話今天也不會讓張周特地跟著李榮入朝,一起享受“勝利的榮光”。

  午門已在眼前,提前等候的大臣已經入宮,張周屬於最後一批的最後一個人。

  張周望著宮門道:“如今戰事尚未結束,過早慶功怕是不妥,韃靼小王子畢竟帶來了數萬兵馬,或許他後續還會有援軍抵至,到時勝負難料啊。”

  李榮笑道:“勝負不難料,就看能勝果幾何。張先生,您在兵部,也不是第一天知曉大明邊疆戰事的情況,還用咱家跟您明說細說嗎?”

  張周沒接話。

  在大明西北,在他張周之前,近乎每一場“捷報”都是用大明將士的血堆砌而成的,一場殺幾十人的捷報,可能大明這邊的損失是韃靼人的幾倍之多。

  李榮的意思,咱已經把韃靼人引到甕中來了,那結果肯定是能殺不少韃子,只管到時候只報喜不報憂,不管己方折損多少,就把殺敵數量往上提就行了。

  張周就沒好意思說。

  我是那種人嗎?

  再說了,西北的戰事又不是我親自上陣打出來的,我有什麼需要隱瞞的?輸贏該說就說,誰的損失大算誰輸。

  ……

  ……

  奉天殿外,大臣很早就到來,但一直沒得傳召入殿,朝議也沒有開始。

  好像在等什麼人。

  大臣之間已經通過一些“小道消息”,在流傳昨夜得到的西北戰況,而楊一清領兵在花馬池設伏取勝這件事,就好像每個大臣內心最恐懼的夢魘一樣,很快就在他們當中傳開了。

  “原來是從花馬池而來,看來兵部是一早做了安排,不然也不會如此精確在花馬池以逸待勞?”

  在場被當作眾矢之的的,是兵部兩位侍郎熊翀和熊繡。

  因為設伏這件事,必然是有提前安排的……本來也可以聯想為,其實是楊一清或是其麾下將領有先見之明。

  但又聯繫到之前皇帝和張周故弄玄虛一般在京師中展開有關“韃靼從哪來”的討論,以至於現在都認為,兵部是提前做好了萬全之策,只是沒將消息詳細通知到朝中大臣而已。

  熊大和熊二此時是三緘其口,雖然他們多少已經知道一點內情,但皇帝和張周都沒讓說,就算他們心向著傳統文臣這邊,也要在人前裝聾作啞。

  “這是在等何事?莫非還會有戰情傳來?”https:/

  很多人已經等不及了。

  大明弘治年間這群大臣,其實已經被朱祐樘“慣壞”了,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國之棟樑,連站在那乾等一會,他們都覺得是皇帝虧待了自己。

  謝遷走過去安撫眾人道:“諸位,想來是陛下有緊要的事要處置。”

  “處置事務?不是應當在朝堂上?”禮部左侍郎傅瀚道。

  本來傅瀚是接替禮部尚書的人選,後來又準備調他去南京當尚書,結果最後廷推之後……傅瀚主動放棄了奔走南京當尚書的機會,寧可在京城裡繼續幹耗。

  在他看來,似乎當個北禮部左侍郎,也比去南京當個禮部尚書更好。

  謝遷笑著環顧一下四周道:“諸位看看誰未曾來便可。”

  誰沒來?

  朝議之前,該來的基本都來了,如果說非常顯眼沒來的人,自然是……那位兵部尚書,不過他平時本來也不常到。

  謝遷暗示的很明顯,皇帝現在肯定是在跟張秉寬商討公務呢,張秉寬一個人就代表我們滿朝文武了。

  不服?

  誰讓這次又讓張秉寬給賭對了呢?

  可謝遷的話音還沒落一會,張周就跟著李榮,邁著輕快的步伐而來。

  本來傳統文臣中沒多少人待見張周,但今天他們見到張周……就好像見到稀客一般,皆都轉身行注目禮,好似也都知道今天張周是主角一般。

  ……

  ……

  張周列到等候的朝班之中。

  有人過來跟他打招呼的,也基本都是一些中立派的人,武勳那邊想過來打招呼也沒機會。

  而張周抵達不久,在李榮通傳之後,眾大臣便可進入到奉天殿內。

  皇帝親臨,朝議開始。

  一上來。

  朱祐樘便讓李榮宣讀了楊一清等寧夏地方守軍將官的奏捷戰報,本來皇帝是想讓在場大臣振奮一下,不過因為大臣提前都已經知道了此消息,以至於在宣讀捷報結束之後,現場氣氛並不太熱烈。

  “諸位卿家,此戰可說是旗開得勝啊。”朱祐樘用振奮的口吻,想給這場捷報增加點朝堂喜慶的氛圍。

  劉健本想出來提出點質疑什麼的,但他在側目看過張周之後,最後決定不走出來。

  但他這眼神……就有點像是在暗示什麼的意思。

  然後眾大臣就見到張周從朝班中走出了出來。

  “秉寬,你有事嗎?”朱祐樘還很好奇。

  按照以往的套路,這會應該是劉健等人出來潑個冷水唱個反調什麼的,朕都已經做好準備了,怎麼今天是秉寬走出來了?

  張周道:“回陛下,以臣所得悉,韃靼人如今已進入到大明關隘之內,正在四處劫掠,而大明官軍如今難以阻擋其兵鋒,雖然也有各路人馬正在往寧夏集結,只怕未來數日到旬月之內,韃靼人的肆虐仍舊會繼續。”

  眾大臣一聽,有點沒反應過來。

  今天唱反調的變成張周自己了?

  還是說他想提前為自己開脫?畢竟斷韃靼人後路的思路,很可能是張周提出來的,引君入甕,把韃靼人帶到大明的關隘之內……軍民的損失,是要有人負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