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四百九十章 詭異的一幕

  然後最神奇的一幕發生了。

  大明用四百騎兵就把韃靼五六千精銳兵馬給逼迫撤退,並且亂了陣腳,更可甚的是大明四百騎兵就追著韃靼人到處跑。

  在韃靼騎兵無心戀戰時,大明將士手上的火銃再也不是雙響的,因為在追逐過程中,他們可以恣意更換彈藥,然後就可以一路追著韃靼人跑,雖然韃靼大多數的主力是成建制逃走,但還是有很多韃靼小隊的建制被打亂。

  然後……

  這群人就被崔元帶著人馬到處追趕,這場面讓城頭上的守軍看著都很滑稽。

  就這?

  別人看不清楚,我們居高臨下看得可準了,就四百人,絕對不到五百,就能把韃靼六千精銳給衝散打亂甚至是到處追著殺?

  那我們三百人完全可以啊!

  再然後……城門開啟了。

  城內的守軍也從南門方向出來,然後一路往東門這邊而來,他們要配合崔元的軍隊完成這次的“前後夾擊”。

  ……

  ……

  “再說一遍!怎麼回事?”

  李鄌這邊還在等消息,他在看張延齡那邊的戰果如何,隨時可以過去“馳援”,把張延齡“救”出戰場,然後大家一起撤退。

  但等前線的戰情傳來,差點把李鄌的下巴給驚掉。

  傳令兵道:“伯爺,的確是這樣,崔駙馬下令進兵的,然後弟兄們都殺上去了,韃子倉皇撤退,他們連戰都不敢戰,咱已經拿下了至少一百個韃子的腦袋了!”

  “一百個?”

  李鄌咽口唾沫,這功勞聽著可真誘人啊。

  他知道自己比不上王越、王守仁這些人,而且他麾下也不過才兩千人馬,這功勞怎麼就稀裡糊塗落到崔元那個不懂兵的駙馬頭上去了?

  “襄城伯,我看咱也別考慮了,咱比武安侯他們更靠前,此時不上,更待何時?看樣子韃子無心與我們交戰啊。”

  “是啊伯爺,下令進兵吧!”

  之前貪生怕死的將領,現在一個個都跟打了雞血一樣。

  四百將士都能把韃靼五六千兵馬給衝散打退,那我們兩千兵馬,上去之後還不是收割?

  更重要的是,撤退將意味著老臉不存,衝上去就算沒多少戰果,事後也能得到朝廷的嘉獎,這種天賜良機豈能錯過?

  “這……”

  到這會,李鄌仍舊在猶豫。

  以他對於所謂兵法的瞭解,他很怕這是韃靼人的“陰謀詭計”,但又思忖,韃靼人都讓崔元給搶了一百個人頭去了,這要是陰謀詭計的話,韃靼人的底氣也太足了吧?

  不知道大明的火銃和火炮的威力?

  誰給他們的勇氣敢用一百人頭和陣型的潰散來吸引大明衝擊?

  再說了,這石溝城周邊就壓根沒有設伏的地方,所謂的誘敵深入也不成立。

  “報……石溝驛南門大開,城內守軍援殺而出!”

  “我艹!”

  李鄌聞聽此消息,嘴上已經忍不住罵出來。

  連城內守軍這時候都衝出來搞事情了,他們才幾桿火銃幾匹馬?這都敢出來撈好處。

  我李某人豈能在這時候甘居人後?

  “傳令三軍,衝!”

  李鄌也顧不上了,這會就是搶功勞的時候,就算滯後了一些,但也不影響他“亡羊補牢”。

  ……

  ……

  韃靼人選擇撤出石溝城周邊範圍。

  雖然部分韃靼兵馬顯得混亂,但大明一方也並未完全掌握優勢,只有崔元的一路人可說是真的打出了氣勢,但真讓崔元和徐甚帶兵去追,他們也就只有四百人馬,手上的武器和彈藥都嚴重不足。

  收割了戰功,但仍舊未能對韃靼造成致命一擊,也不足以吞噬韃靼人的鐵騎。

  即便如此,大明分“五路”大軍,以北路為主,楊一清帶兵牽制住了巴圖蒙克的主力,隨後是崔元、張延齡、李鄌和鄭英各率一路進入戰場,這場仗倒不是說讓韃靼人損失太大,但絕對讓韃靼人見識到了大明將士的無畏。

  明明兵馬數量不及韃靼人,但就算是四百人都敢往前衝,城內的三百守軍甚至都殺出來了。

  到中午時,初步的戰事已經停歇。

  巴圖蒙克的中軍所部是最後撤出戰場的,而楊一清雖然展開追擊,但在追擊到石溝城西北五里多的一處山坳時,韃靼其餘各路人馬也撤過來,並從不同的方向圍攏而上,楊一清自知所部中火器和彈藥不足,只能選擇暫時回撤

  眼下最重要的是先清理戰場,把敵我的戰情總結清楚。

  “楊大人,韃子還在撤,不過看樣子,他們還具備一戰的實力,他們的陣型並沒亂!”

  郭鍧帶人回到了楊一清身邊。

  而此時楊一清的中軍,跟韃靼人的中軍已經距離在十里以上,楊一清並沒有下令全速追趕。

  楊一清道:“到底是韃靼小王子的人馬,建制沒有亂。”

  郭鍧隨即道:“聽下面的彙報,這一戰咱至少殺了千把個韃子,還俘虜了六七十人,戰果斐然。”

  這戰果,對楊一清來說……還是有點不盡如人意。

  想要封爵,好像王守仁那樣直接得伯爵,年紀輕輕當上宣大總制,怎麼說一戰也要獲得三四千的首功才可,但現在可能加起來也就在兩千左右,而功勞還要分薄,尤其是要分給戰術制定者張周。

  楊一清道:“此戰尚未結束,各路人馬集結之後,必定要截斷韃靼人的去路,現在他們只有往北撤出關隘一途,不能給他們機會!”

  郭鍧道:“可咱這一戰……損失很大。”

  楊一清沒有理會郭鍧,而是問一旁的幕僚道:“炮芯還有多少?”

  “不多了。”幕僚也很為難。

  主要的火器都在朱暉那邊,可朱暉到現在距離戰場還在百里開外,似乎什麼都指望不上了。

  副總兵高丕策馬而來,急忙奏報道:“楊軍門,南邊襄城伯和武安侯的人馬,已經衝殺上來了,聽說是襄城伯以永康長公主崔駙馬,領兵四百,將韃靼萬數兵馬的大陣給衝散了,四百人追著一萬人到處跑!”

  “可有此事?”

  楊一清本來還納悶。

  明明跟韃靼小王子的主力還在周旋中,怎麼韃靼人就選擇撤兵了?

  現在鬧明白了,原來是南邊戰場取得了進展,而這一切……居然是崔元領兵四百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