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五百零一章 他的前程秉寬決定

  劉健道:“那賓之你覺得何人更為合適?”

  謝遷笑道:“覺得還是王德輝更適合,以後再有什麼錢糧調度,有他在,是不是戶部的差事也無須我等費神了?”

  兒子王守仁當宣大總制,老子王華當內閣大臣,涉及到宣大地方上的錢糧調度,由老子來擬定票擬,就不信王伯安你個當兒子的還敢叫板不成?

  至於什麼避諱原則……

  根本不存在,就算是要避嫌,那也應該是兒子避老子,而不是因為兒子崛起,老子就要斷了仕途,父子倆都是正統的進士出身,這種格局歷來在朝野之間也並不鮮見,只是能官到如此大的基本沒有,至於王守仁能直接靠軍功封爵……誰都意想不到。

  李東陽直接搖搖頭,意思是他不贊同謝遷的看法。

  謝遷好奇道:“你所屬意的,總不會是王濟之吧?他跟張秉寬,可是有不少往來的。”

  王鏊顯然早就被內閣三人定為“異己”,就算平時相見時,也算是相談甚歡,可始終王鏊是張周鄉試的“座師”,加上王鏊接連晉升為侍讀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都有皇帝恩惠張周的緣故,加上這兩年王鏊也沒有說在排斥張周的問題上出大力氣,這讓謝遷對王鏊的警惕心理很強。

  李東陽望著劉健道:“楊介夫,再有幾個月,要服闋還京了吧?”

  謝遷聞言皺眉,隨即也將目光落到劉健身上。

  楊廷和。

  在張周崛起這幾年,這是個遠離官場是非的人,主要是因為楊廷和從弘治十二年開春,被皇帝放回蜀地“省親”,隨即遇到守母喪,二十七個月的守孝期,加上提前走的一個多月……楊廷和完美錯過了跟張周近乎所有的交集。

  劉健沒有給出答案,只是輕描淡寫道:“其實梁叔厚,也未嘗不可。”

  熱門人選的王鏊、王華、程敏政,劉健和李東陽一個都不提,卻在楊廷和跟梁儲這二人上做文章,顯然在他們看來,這二人好像比別人更為合適。

  李東陽道:“叔厚這兩年,過於隱忍低調,未曾在朝中做出什麼事蹟,甚至在經筵上有鴻臚寺的記過,只怕聲望不夠。”

  “不然呢?”劉健道,“此事最好不要超出掌控。”

  言外之意,我們不能說下一個入閣的人,一定是我們的人,但也不能因此而放棄拉攏和舉薦。

  程敏政和王鏊,基本上已經可以排除了,因為他們本身就不是我們的人。

  王華可以拉攏,但因為王守仁的關係,還有他本身做事就不符合我們的預期,他也儘可能靠邊站。

  至於李傑、焦芳、張元禎等學士出身的,本身皇帝就沒把他們當作人選,他們混到學士了,皇帝都把他們晾在一邊了,那就說明學士已是他們為官的極限,入閣就先別想了。

  那還是從“新銳”中來選。

  顯然劉健最看好的也是楊廷和跟梁儲,只是劉健更傾向於梁儲,而不是楊廷和。

  謝遷笑著問道:“叔厚沒做出什麼成績來,但至少,也沒大的過錯,只是在注講經文上有一點過失,算不得什麼。”

  顯然謝遷在思索之後,也認為梁儲比楊廷和更合適。

  李東陽問道:“你們是擔心,楊介夫在回蜀中這兩年,或是遠離了官場,對於他的意向不明,以及對他跟張秉寬的關係釐定,不夠清楚?”

  劉健選擇沉默,不回答這麼敏感的問題。

  顯然李東陽跟楊廷和的關係很好,劉健也怕說錯了話,讓李東陽把話轉告給楊廷和,影響了內部的和諧關係。

  對劉健來說,還是把楊廷和當作“自己人”的。

  謝遷道:“張秉寬能在介夫未回鄉之前,就判定其母重病,讓介夫能在母喪之前趕回,侍奉於榻前,成就了他孝義之名,此等恩德讓他輕易背離也不好,若讓他入閣,只怕也會影響到他做事。”

  言外之意,與其我們找一個還不明白對張周態度是強硬還是柔和的人,不如找一個從開始就跟張周對立的。

  哪怕論能力來說,梁儲或不如楊廷和,但關鍵是……梁儲他跟張周不是一條心啊!

  “探探底吧。”劉健道,“賓之,還是由你去。其實此事更多還要看陛下的態度,但若涉及到廷推,始終要有準備。不想再跟上次一樣,翰林學士人選上再出什麼波折。即便介夫回來後不能入閣,陛下也承諾讓他增補學士之位,此事我到現在還記得。”

  “嗯。”

  李東陽點頭。

  當初皇帝在考慮翰林學士人選的時候,也曾按照內閣的提議,考慮過楊廷和跟梁儲,但當時皇帝很堅定讓楊廷和回蜀中省親,當時還說過,等楊廷和回朝之後,給他留一個翰林學士的位置。

  現在不用翰林學士,當個侍讀學士或是侍講學士,也是極好的。

  只要楊廷和回來之後能得到晉升,李東陽對其也算是有個交待,就不算是把楊廷和往對面陣營裡推。元寶小說

  ……

  ……

  宮門口。

  永康出來,她的馬車早就在等候,而她的乳孃,一個四十多歲的婦人,過來迎接她,並親自給她搬過來馬凳。

  永康親母已經過世,府上跟她最親近的孃家人,也就是這個乳孃了。

  “長公主可是有不悅?”乳孃也算半個娘,看出永康心情不佳。

  永康氣惱道:“我本以為,皇兄能直接把駙馬調回來,在京營裡謀個差事,誰知他開始給我出難題了。或者皇兄從來都沒想器重他這個妹夫。”

  乳孃畢竟是皇宮裡出來的,趕緊勸說道:“貴人慎言。”

  永康有些不管不顧道:“皇兄居然讓我去求張秉寬,還說駙馬的差事由張秉寬來決定。這是讓他妹妹下不來臺嗎?不想給就直說,不用給我出這種難題,讓我丟面子去求人,萬萬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