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六百六十九章 是非曲直



            年前,朝廷一次“大清洗”便開始了。

以參劾張周的言官為引子,還沒等到大年初一,光是在除夕這天,被下獄的就有十八人,後續又有五個人被逮進詔獄中。

理由也很簡單

言而不實。

在皇帝看來,朝中文臣就是聯合起來在針對張周,既然他們頭鐵要跟張周鬥到底,當皇帝的也要成全他們,被下獄都是輕的,接下來就是對他們的一次考驗。

先要頂受詔獄內的酷刑。

除夕日,本來朝野上下基本都已經停工了,大年初一大臣要去宮裡賀正旦節,皇帝也會恩賞,同時還會派勳臣去祭祀天地、皇陵,同時還會以正旦給大臣放假,一般都是十天起步。

但當年的春節,卻是在詭異的氛圍中到來。

除夕夜。

京城內鞭炮聲不斷,火龍隊到處在嚴防死守,畢竟這年頭要是起個火,很容易形成城內的一次綿延幾里的火災,而劉健則乘坐轎子,在扈從的簇擁之下,穿過大街小巷,來到了馬文升的府上。

皇帝絕對的信任,那就是最大的政治資源。

馬文升到年底時,已經處於半隱退的狀態。

劉健將大氅解開,身後有人接過去,給他掛到一邊,隨即房間內的人都退出去,連門也關好。

劉健一臉的陰霾之色。

馬文升也很疑惑,光靠請辭這種手段來威脅皇帝,真的管用?

馬文升道:“單以這次的事情,其實在這些人上奏之前,應該早就料到會有這結果。陛下對於秉寬的事,也算是三令五申,後來更形成了默契,除非他真的有過失,若單以那些無端的事情參劾,跟歷來參劾佞臣一樣,怎會有什麼結果呢?從大明之初,到如今,奸佞還少了嗎?”

大概就是在提醒劉健,大明也出現過王振等奸佞,給大明造成過不小的破壞,不是大臣不想撥亂反正,實在是當時也沒什麼好辦法。

“秉寬入朝也有個幾年了。”馬文升評價道,“說起來,他也的確是做了不少事,要說他窮兵黷武也好,任人唯親也罷,總歸現在朝上跟三年前的朝堂,的確是大相徑庭,陛下采納我們意見的時候越來越少,還設置了上聽處這種衙門。”

劉健到了之後,府門口已有人提前迎候,隨即劉健在馬文升府門中人提著燈籠引路之下,到了馬文升的書房內。

是大明朝少了你們不可?

“請辭!”劉健道。

劉健道:“這不我在意的地方。”

“怎樣?”

偶爾流點血,皇帝心一軟,或真的管用,胡鬧如朱厚照,也曾在正德時期多次想出巡,都是被大臣跪諫給擋住的,每次都是要付出血的代價。

馬文升道:“已基本寫好,明日一早,就可以拿到宮裡去。不過少了不少的聯名,怕是要等來日早朝時,帶上筆墨紙硯,或是讓人在上面簽押便可。真要鬧到這樣嗎?”

馬文升看到劉健這神色,便感覺劉健要跟張周死戰到底了。

本來都認為,馬文升退下去之後,是由張周來當這個吏部尚書,但眼前似乎又有了旁的說法,或是由林瀚補位,也可能是旁人,但馬文升年頭就卸職還鄉的事卻是板上釘釘。

“嗯。”馬文升道,“但你可有想好,明日若事不成,該如何做?”

他所不知道的是,文臣所能用來脅迫皇帝的手段本來就不多,要麼長跪,諸如後來大禮議中的左順門案,再或是像後來鬥八虎時的請辭……都是文臣最慣用的手段。

劉健道:“朝廷有疾,而不加理會,非仁臣之所為。”

此時馬文升正在草擬一份奏疏。

文臣以此來彰顯臣節,這也是儒家所講求的“禮”。

劉健道:“哪怕陛下不肯聽,我等也要做,此乃職責所在。若實在擋不住,如此的朝野,不留也罷。”

馬文升道:“這不是說氣話嗎?秉寬他身邊的人可不少,就說克勤,以其為首輔……算了,我都是按照你的意思所列的,明日一早我也會同去,但是否能堅持到中午……難說,我這身子骨不比以前。”

因為馬文升知道,劉健是想讓來日大臣去跪諫,且跪到皇帝回心轉意為止,所以馬文升要先打預防針。